《史记》中的下宫之难的真凶是屠岸贾,而《左传》中的真凶却是赵庄姬,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最真实的说法呢?下宫之难到底是如何引起的?
《史记》向来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各种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很高,《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作这么一本书的受辱励志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司马迁也被大家尊称为“太史公”。但是,不少历史学家们经过考证,发现太史公在编纂这本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史书《史记》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感情,其中的有些记述并不符合史实,还有很多记载错误的地方。在评断《史记》的真实性的时候,史学家们常常会想到的另外一本史籍就是《左传》。由于《左传》的成书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远远早于《史记》的成书时间汉朝,所以在考察春秋历史的时候,大多会采用《左传》中的观点。
当太史公记录春秋晋国的大族赵氏一族发生灭亡之灾的时候,《左传》却是揭露了赵氏的一则惊天的“性丑闻”,即赵朔之妻晋公主赵庄姬与叔父赵婴的私通事件。《左传·成公四年》记载到:“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锄任泠敦之田。晋赵婴通于赵庄姬。”也就是说,在晋成公四年的时候,晋国的赵庄姬就已经和赵婴有了私情,而且被发现了。
《左传·成公八年》中又记载到:“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此时和赵庄姬私通的赵婴被赵同和赵括发兵放逐到了齐国去,而后死亡。赵庄姬怀恨在心,于是故意“举报”赵同和赵括兄弟二人谋反。晋景公接受到了姐姐赵庄姬的举报,他当即还不敢下令捉拿赵氏兄弟,而是招来了信任的栾书询问此事。栾书为栾氏一族的首领,也是晋朝下军的主将,是代替了赵朔下军将的位置的人。因为栾氏向来被赵氏压制,所以此时他们崛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灭亡赵氏一族,然后和其余家族瓜分庞大的赵氏。所以,栾书当时就告诉晋景公,肯定了赵氏一族谋反之事。
通过上面两段描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赵庄姬在晋成公四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寡妇,也意味着赵朔死于公元前604年之前。赵氏一族的祸端的起因的确是因为赵庄姬因恨而发的“举报”,但是最终导致了赵氏全族灾祸的却不是赵庄姬。赵氏在晋国是什么地位,有多大的权势?自晋文公时代起,赵衰开始,直到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以至晋景公初期,赵氏一族都是晋国的权贵之族,势力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国家君主的君权。这样一个地位的家族如果仅凭赵庄姬的片面之词便遭了灭族之灾,恐怕太过荒谬!那么,赵氏的灭族之灾的到底是谁一手促成的呢?
在赵庄姬举报赵氏一族谋反之事以后,晋景公召见了一个关键人物,为的就是让他来确定这件事的可信度,这个人叫做栾书。正是因为栾书承认了赵括、赵同确有谋反之实,所以晋景公最终才会下定决心,屠灭了赵氏。晋国的下宫之难的本质其实是由晋国的卿族争夺权力引起的,这是他们在争夺权力过程中出现的倾轧现象。如果不是赵氏,也会是晋国当朝中的任何一方争夺权力的家族,失败方就会成为这次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是赵氏灭族的致命因素,即政治斗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也提到:“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赵氏和栾氏之间不仅存在矛盾,而且这矛盾已经是可以抬到明面上来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