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首领唐才常简介 唐才常的结局

浏览 18


  说到戊戌变法,浮现在大家脑海中国的第一个人物,不是梁启超就绝对是康有为,亦或者有少部分人想到了谭嗣同。但是正常维新革命,并不是只有他们几个人为此而努力,还有许多有志之士奋斗其中,为此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唐才常此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实际上在国民愚昧之时,唐才常还算是其中一个比较清醒的人物,与他维新派人士,一同为了改革新法,促进国家富强付出自己的努力。

  唐才常生于公元1867年,去世于公元1900年,为湖南浏阳人,字伯平,号佛尘。他是清末维新派领袖,贡生,与当时同在长沙时务学堂担任教习的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

  唐才常出生在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从小的时候便接受了非常正统的封建教育。早些年在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以及武昌两湖书院就读。外国侵略者的不断入侵,让他深感民族危机深重,如今腐朽破落的制度和政府已经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他积极的寻求各种方法,潜心研究各国的政治外交,希望从中寻找突破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唐才常开始萌生了维新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看着再一次遭受打击的国家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唐才常开始积极的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法维新。

  公元189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一起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长沙时务学堂。同时又创办《湘学报》、《湘报》,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载体。在维新思想渐渐成熟,而且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之后,他与其他维新派人士一同前往北京,进行变法运动。

  可惜的是还不等他抵达北京,维新变法就已经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他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刚刚到汉口的唐才常只有返回湖南,接着到上海,继而周游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联系侨胞,筹集资金为维新思想的继续发展做准备。

  在此期间,唐才常与避难日本的梁启超、康有为,还有就是同在日本的孙中山接触。后来他与兴中会必永年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事。

  公元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建立“自立会”,以“东文译社”的名义活动。他们在上海组织“富有山堂”,作为联络点,联络各地人士。

  在联络会党的基础上,唐才常组织了自立军,全军分五路,入会者达10余万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响后,唐才常以反对清廷引义和团排外为名,召开自立会议。会议中,唐才唱提出以下几点要点:

  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

  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

  三、“请光绪帝复辟”。

  唐才常积极联络各方,做好了“讨贼勤王,以清君侧”,推翻西太后政权,拥戴光绪帝重新当权的准备。当时康有为负责此次活动的物资保障,然而却迟迟未见其海外资金打过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资金的唐才常只能将此次自立运动推迟。就这样一等再等,最终使得清政府听到消息,最终被张之洞等人带兵捉拿。

  在审问唐才常的时候,他说:“此才常所为,勤王事,酬死友,今请速杀!”,在狱中题“剩好头颅酬故友,无损面目见群魔”。

  1900年7月28日,唐才常被押解至大朝街紫阳湖畔斩首之前,他还留下“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的诗句。唐才常以自己的性命,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此次遇难者共十一人,唐才常首级被悬在汉阳门示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