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神经外科学[转自医药论坛论坛]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神经外科学[转自医药论坛论坛]
答:
临床显微神经外科
我国临床显微神经外科工作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麻醉学的飞速发展,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系统的临床使用和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也随着诊疗经验的积累、治疗病种的扩大,手术疗效也在不断地提高。经治的患者例数、手术难度、手术疗效都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一些手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一组137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72.3%的患者症状获得改善或保持稳定,无1例手术死亡。对129例患者随访了0.5~11年,115例(89.2%)患者恢复了工作、学习或可以胜任家务劳动。一组47例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接受了积极的手术切除,术后61.5%的患者临床表现获得改善,2例患者症状稳定,11例恶化(经治疗后9例改善,2例死亡)。作者认为,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可以作出术前诊断,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术前对肿瘤血供的充分理解可以使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肿瘤切除的原则为完整切除,分块切除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延颈髓背侧大的实质性血网实行手术可能导致术后延髓水肿或出血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迷走中枢,这种实质性肿瘤的术前栓塞将对手术有益。一组35例中脑胶质瘤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顶盖区7例,导水管区8例,被盖区20例。肿瘤全切除19例、近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6~48个月),65.7%的患者可以独立生活。作者认为,中脑胶质瘤的体积及部位与手术效果有极大关系,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术后放疗对患者有益。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一组20例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也收到理想疗效。作者认为,中年女性海绵窦内肿瘤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该肿瘤,根据病理和MRI特征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分为海绵样型(sponge-like type)和桑椹样型(mulberry-like type),颅底硬膜外是最佳的手术入路,肿瘤未全切除者要考虑术后放疗。以上论文均在国际神经外科专业杂志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赞扬。脑干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是极其罕见的肿瘤,研究报道甚少。一组23年560例脑干占位性病变中,发现神经节胶质细胞瘤4例,1例大部分切除,其余3例均完全切除。本组无死亡病例。作者指出,在不增加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可将肿瘤完全切除,否则,行部分切除,必要时加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该病无需常规放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