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怎么医治
你好。我3岁时候因为眼皮肌肉导致斜视[只是右眼]。我现在14岁了。虽然比以前要强了些。但是仔细看,还是会看的出来。我12岁在儿童医院眼科看,一位医生要我带一个用黑罩子遮着镜片的眼镜,用弱视治疗仪器在家治疗一个月。因为当时我那个斜视的眼睛视力很低。那个眼科医生就说。照她说的治疗一个月。等视力恢复到0。5就可以开刀。斜视就可以好了。可是我没有恒心,没有把视力矫正过来,就不能开刀,现在还没好,我好希望有
答: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1].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8十年代初开始,本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治疗】皮肤针(一)取穴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肝俞、胆俞、内关、百会.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3里.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2)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3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2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3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3)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2].体针加穴位贴敷(一)取穴主穴:4白、合谷、球后.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4白透承泣.(2)治法主穴每次均取,4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4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3)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肌力恢复,斜视和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复,斜视改善,尚残存复视.无效:治疗后未见改善.共治麻痹性斜视81例,痊愈49例(60.5%),有效为25例(30.9%),无效7例(8.6%),总有效率为91.4%[3~5].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4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4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2)治法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剌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