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脉诊的历代研究与现状

浏览 10

蒙医脉诊的历代研究与现状时间:2006-11-2210:09:27阅读:次 责任编辑:

蒙医脉诊是蒙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蒙医脉诊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测病因、识病位、辨病性、预转归,为诊治疾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将其视为“诊法之首”。因而,阐明蒙医脉诊历代研究概况及其现状,对于深入理解脉诊要旨、探索脉诊发展规律、确定脉诊研究方向及对于发掘整理、继承发扬蒙医脉学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古代传统蒙医药对藏医脉诊的有机吸收。古代传统蒙医药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寒热理论、滋补理论、发震治震学说为指导,以善长正骨、灸疗、刺血、饮食疗法、外伤治疗、急救疗法等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古代传统蒙医药发展至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强大,蒙古民族与欧亚各国民族之间的文化与经济往来空前繁荣,古代传统蒙医药亦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流传,藏医学文献大量被翻译成蒙古文,从而传统蒙医药有条件得以参考、借鉴和有机吸收藏医理论精华。

1.1《月王药诊》中的脉诊:《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集古印度医学、中医学以及传统藏医药理论与经验的一部综合性医学经典著作。8世纪上、中叶之间著成,全书共113章,内容首尾完整、总结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医学经验。《月王药诊》虽是一部涉及医学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医著,但迄今它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和论述藏医脉诊的著作。该书从第十五章至二十四章以《寒热脉与胸腰》、《心脏脉》、《肝脏脉》、《肾脏脉》、《肺脏脉》、《脾脏脉》、《死兆》、《脉应时变》、《鬼邪脉》、《脉轮推算》等10个章节的内容,专门论述脉学,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月王药诊》以如此大量篇幅(约占全书1/10章)论述脉诊,可见在当时,脉诊已引起医家们的重视。书中论脉已涉及到了有关诊脉的各方面内容,对诊脉的条件、时间、部位、寸关恰分属五脏六腑、正常脉象、寒热脉象、五脏病变脉象、死兆脉、脉象与四季和五行的关系、鬼邪脉等都有比较具体的论述。

《月王药诊》中已明确提出了诊脉的时间和条件。认为诊脉应在“朝阳初露、由阴转阳之时”进行,且医生和患者均须平心静神。对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具体指出:“在腕部最长横纹上一寸处用三指均匀压取”,并主张诊脉男女有别:“诊女子的脉时医生先用左手诊女子的右手脉,诊男子脉时医生先用右手诊左手脉”。在脉象的认识上,《月王药诊》不仅对正常脉象做出了描述,而且将病脉分类为寒热两大类,并以五个章节分别论述了五脏脉。主要通过五脏各对应的寸、关、恰的脉象变化和总脉象来判断各自的多种疾病。如:“左寸脉候心脏疾患,寸脉弦则心存风热,寸关恰三部皆浮则心风扩散”。据初步统计,五脏脉中共论述了60种五脏病症脉。《月王药诊》亦初步认识到了脉象随季节更替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将脉象与四季、五行相联起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演变。书中对死兆脉、鬼邪脉及脉轮推算论述颇多,这些内容多是通过脉象与五行、四季、天宇日数之间的相互关联来预示疾病的转归和吉凶。值得注意的是,《月王药诊》对于寸关恰三部分属五脏六腑具有独特的认识和观点。指出:“患者左手寸部上角候心脏、下角候小肠;关部候肝胆;恰部候右肾、膀胱;患者右手寸部候肺、大肠;关部候脾胃;恰部候左肾、生殖”。此方法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分属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月王药诊》论脉,其内容已几乎涉及到脉诊的各方面问题,无论是对诊脉的时间、部位、条件,还是对正常脉象、病脉、死兆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不难看出《月王药诊》时期已将脉法作为主要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1.2《四部医典》中的脉诊:《四部医典》是继《月王药诊》之后的一部重要的藏医学著作。由宇妥?云丹贡布等8世纪末著成。《四部医典》第四部《后序本》将脉诊作为重要内容,首先以一个章予以专门论述。《四部医典》论脉体例非常清楚,编排有序,主要从以下13个方面进行了逐一、全面地论述。即:(1)诊脉的准备条件,(2)脉诊时间,(3)诊脉部位,(4)诊脉手法的轻重,(5)寸关恰分属五脏六腑,(6)脉性,(7)季节脉与五行,(8)七怪脉,(9)以脉搏次数判断有无疾患,(10)以总脉象与具体脉象辨病情,(11)三种死兆脉判断吉凶,(12)鬼邪脉,(13)命脉断寿数。《四部医典》论述诊脉的条件、时间在《月王药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补充,从饮食、起居、心神因素等三个方面提出更详细、严格的要求。对诊脉部位、正常脉象、死兆脉、脉象与四季五行关系以及鬼邪脉的认识,《四部医典》在继承《月王药诊》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总结出三种正常脉象与三种死兆脉。寸关恰分属五脏六腑,《四部医典》提出不同于《月王药诊》的分属方法。《四部医典》认为:“左手寸部候心、小肠;关部候脾胃;恰部候左肾、生殖;右手寸部候肺、大肠;关部候肝、胆;恰部候右肾、膀胱;并指出女子的寸部所候脏腑与男子的左右恰相反”。这种分属方法与《月王药诊》是截然不同的。后世医家多宗《四部医典》的分属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而《月王药诊》的分属法自此被弃用,没有得到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这值得思考和研究。《四部医典》首次提出七怪脉和命脉,主张用总脉象与具体脉象辨病情。提出12种寒热脉象,总结列举了35种病症的脉象,极大地丰富了脉象与主病的内容。《四部医典》已认识到了不同的病症可以出现相类似的脉象,列举了6种容易混淆的病脉,并对其作了详细鉴别。这对于临床诊断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观《四部医典》的脉诊内容,它在吸收《月王药诊》的某些内容的基础上,作了许多补充和总结,提出较多新的见解,使脉诊的内容更趋丰富和充实。

1.3《祖先言教》中的脉诊:16世纪著名的藏医学家舒卡?洛珠杰布著《祖先言教》。该书论脉主要宗《四部医典》脉法,对其逐条注释,并从理论方面给予了精辟的解释。如对《四部医典》中的“女子寸脉所属驻腑与男子左右恰恰相反”解释为:“人固有阴阳两脉且男女相同,阴脉位于身体左侧,阳脉位于身体右侧。心类部有‘感思’出入之孔,男属阳,故此孔朝向阴脉,女属阴,故此孔朝向阳脉,因而男女寸脉所主脏腑恰恰相反”。这种解释较《四部医典》的解释更为贴切、合理。此外舒氏还对各种病脉的产生机理作了阐述。如:“新热症时,由于巴达根、赫依较盛,因而脉象较浮;陈旧性热时,赫依恢复平缓,而巴达根与热相结合而引起脉象沉、紧、洪”等。这无疑使人们对病脉的产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舒氏还对当时一些医家和著述论脉的错误,进行了尖锐地批评和讽刺。总之,舒氏论脉甚有发挥,对《四部医典》脉法做了精湛的注释和提高,使脉诊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1.4《蓝琉璃》中的脉诊:《祖先言教》之后,17世纪杰出的藏医学家第司桑吉嘉措著《蓝琉璃》,对脉诊的论述,大多与《祖先言教》中的脉诊内容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此基础补充了当时临床诊脉的经验,新增了鼠疫、喉蛾、疗毒等病症的脉象。对死兆脉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增添了巴达根合并希日症的死兆脉象犹如蛙跃,合并证的死兆脉犹如老牛唾液等内容。更值的一提的是,桑吉嘉措主持绘制了79幅藏医彩色挂图,其中9幅是关于诊脉的象图。此脉图不仅表达了不同的脉象,而且还把脉位与脏腑、五行、五官、四季、物候等联系起来,非常形象地予以表述。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1.5《亲却吉扎拉申三著》中的脉诊:17世纪著名藏医学家达日茂仁巴罗布桑朝日格著《亲却吉扎拉申三著》对脉学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此书的论脉内容,大多与《祖先言教》相同,几乎是《祖先言教》脉学内容的转录,所不同的是还吸收了《蓝琉璃》中的内容,即吸收了鼠疫、喉蛾、疗毒三种疾病的脉象,在最后的附记中还收录整理了《月王药诊》的有关脉学内容。所以《亲却吉扎拉申三著》可以说是集17世纪前脉学之大成。[1][2][]来源:内蒙古中蒙医医院 

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评论条】【推荐】【加入百宝箱】【打印】【关闭】查找站内有关蒙医脉诊的研究蒙医脉诊的研究的知识信息订阅有关蒙医脉诊的研究的最新知识TECH1相关文章

最新热门评论

・国际中医药界学术盛会在港召开・医药市场:引进外资如同是治水・中医药国际合作启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