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复合式传感器脉诊检测系统及其原理研究”通过专家评审作者:信息科学部一处发表时间:2003-12-1摘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于2003年3月22日召开了委主任基金项目“PVDF复合式传感器脉诊检测系统及其原理研究”的专家评审会。
专家组在听取该项目申请者的申请报告后,进行了质疑、答辩和现场诊断演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基本意见是一致的,并做出如下的评价与建议。
一、评价意见
项目申请者的报告和提供的相关材料对国内外主要的脉诊仪及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介绍,对项目申请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结果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说明项目申请人对本领域的研发动态是了解的,申请项目的立论依据是合理的,可靠的。
项目组在中医脉诊方面有几十年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研究积累,自1992年以来一直探索脉象仪的研制和改进,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脉诊资料,为本申请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保证了本申请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在两年内取得预计的结果。
利用多点PVDF脉搏传感器前期研制已取得的结果与华宇脉象仪相结合,研发出新一代小型便携式的,实用简便的脉诊检测系统是一个在两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由于PVDF材料使传感器微型化,可以在人体腕部寸、关、尺部位实现多点同时测量,获得脉搏多点同步资料,为科学研究、中医教学和临床诊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项目组由中医方面与传感器设计,信号分析处理以及诊断程序研制方面的高水平专业人员组成,符合强-强联合,实现交叉学科真正以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工作的要求,由此保证了本项目研究工作的高起点和对前期工作的继承性,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取得具有临床实用效果的新一代脉诊仪。
综上四点,专家组同意该申请项目立项并建议给予相应研究经费的支持。
中医脉诊断是通过自己的手指作为探测器,借助号脉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生物信息处理方法)诊断病证,其诊断机理的研究不能像其他硬科学领域那样,期望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进展,更不能奢望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对于中医诊断的评价应该符合它本身的特点,即:它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是渐进的、积累的。管理部门主动地遴选一些有一定研究能力,有一些前期研究基础的科研组对中医诊断、中医药学等进行自由探索式的研究,有利于中医诊断、中医药学机理研究的顺利发展,沿用非交叉学科和非复杂性研究对象方面的评价标准来评审,对需要大力扶持的中医生物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是不适宜的。评价的标准不能过高,甚至应鼓励同一课题由几个科研组同时开展研究,这有利于互相竞争和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切不可认为这是低水平上的重复。国外同时大力支持两个不同科研组同时开展研究脑腓肽(一个是用羊脑,另一个是用猪脑),经过10多年竞争式的研究最后双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类的实例,可以作为如何支持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课题方面的借鉴。
“PVDF复合式传感器脉诊检测系统及其原理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项目,在实际研究中应切实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1)脉搏传感器的研制应能体现中医脉诊的主要特点及多点分布测量的要求,以提取寸、关、尺不同部位;浮、中、沉不同深度以及脉搏信号的强度、相位和波形特征等信号。(2)脉诊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程序应尽量体现中医诊断的经验积累的一些主流方法,即将中医专家的脉诊经验与信号分析处理和编程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真正的交叉研究,使小型简易实用的脉诊仪的研制成为这一领域的一次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良好开端。
本项目的具体目标应定位在:(1)完成一台小型便携式的、易实际操作使用的新型脉诊仪;(2)建立一个小型的脉诊数据资料库;(3)建立包括小波分析在内的综合的信息处理平台,为后续的相关研究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
课题组内部在两年内至少应组织一次中医诊断与生物医学特征提取方面的小型学术交流会,使两方面的科研人员在学科上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使传感器的研制与数据处理平台的建立能将双方的知识、经验、特点在主要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供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信息学部一处)
附件下载: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