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今年50多岁,是个公务员,一直以来生活顺风顺水,去年8月,周女士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周女士心理遭受重创,从那以后就开始情绪低落、失眠。最初的两个月,家人觉得人在遭受巨大变故后精神都会不好,也没有在意,对于周女士的失眠也没有很在意。渐渐地,周女士不但没有从精神的低谷里走出来,反而更严重了。“就是睡不着,刚开始是整宿整宿不能睡,后来好一点,能睡着了,但是就是早醒,以前我都是七点左右起床出门买菜,现在一般五点多就醒了,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周女士的孩子带她去看神经内科,也吃了一段时间安神助眠的药,但效果不好,周女士还是经常早醒,醒了就坐在那儿,渐渐地,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跟家人说话,经常念叨说自己没照顾好老伴儿。之前还爱跳个舞,现在也不去跳了,跳舞的姐妹们来家看她,大家说说笑笑,她也只是呆呆地听着。家人带她去心理科,最后才明白,周女士是患了抑郁症,早醒原来是抑郁症惹的祸。
其实,诊断抑郁症,必须是核心症状,加上至少4项其他症状,核心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其他症状包括9种:1.兴趣丧失,以前喜欢做的事情不愿意做了。2.精力减退,经常觉得疲乏。3.动作迟缓,行动力变迟滞。4.自我评价降低,或者频繁地产生自责、内疚情绪。比如有些患者工作压力过大,总是得不到肯定和表扬,经常被打击,渐渐地就会自我评价很低,觉得都是自己笨、是自己的错。5.人变得很呆,呆的意思就是联想困难或者自觉思考能力降低,反应变慢,很多平时做起来不难的事情现在变得不会做了。6.有自杀或者自伤行为。这里要注意的是行为,有些人也经常喊不想活了,但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举动,这未必是抑郁症。7.频繁失眠或早醒,特别是早醒超过一个小时。另外,睡得过多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8.食欲低或体重在短时间内下降较多。有人问短时间和较多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两个月内体重下降10%左右。9.性欲下降。在这个案例中,周女士除了情绪低落,还有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早醒、自觉思考减少等症状。
除了失眠、早醒、睡得太多容易被大家忽略之外,胃肠道的症状也是抑郁症最常见的躯体表现之一。有一个女性患者,30多岁,升职后压力很大,吃不下东西,有时候吃了就吐,不到两个月瘦了10斤,去消化科把所有的检查都做了,没有大问题,消食片吃了十几盒,桌上一直摆着山楂丸,还是吃不下,后来,随着情绪症状的出现,家人才开始醒悟,可能是抑郁症。
因此,要注意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人人都有,但人都有自主调节的能力,只要这种能力没有降低,很快能够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就不能算抑郁症。一般情况下,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才要考虑抑郁症。(张继东)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年轻男性酗酒会使血压升高,但年轻女性或青少年则不会有这个问题。事实上,当年轻女性喝少量或适量时,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减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研究结果也适用于老年男女,老年男性如果喝越多酒,患高血压的风险也就越高。不过,尽管这项研究发现年轻成人酗酒跟高血压风险增加有关,但并未证明酒精会直接导致血压变高。
酗酒的定义是男性一次喝超过5杯,女性一次喝超过4杯。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对2010年所完成调查的8605名自愿者的医学资料进行了分析,这些自愿者于1996年开始参与了研究,当时他们的年龄为8岁至14岁,他们每2年完成一次详细的调查问卷。到2010年时,这些自愿者的年龄为22岁至28岁。
在考虑了体重、年龄、种族和吸烟等影响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年轻成年人在一年前酗酒,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70%。同时,研究还发现,与不饮酒者相比,如果年轻成年女性轻度或中度饮酒,患高血压几率就会减少45%至62%。
研究人员指出,饮酒之所以对血压有各种反应,是因为酒精对血管的影响。酒精是一种血管扩张剂,饮酒开始时会扩张、放大血管,使血流量更大,但戒酒的时候血管就会收缩。不过,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女性不需要注意喝酒的量,酒精还是对于心脏会有不良的影响。(曹淑芬)生活中,常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睡觉不踏实,不但夜间容易醒来,而且入睡也非常困难,因此搞得大人苦不堪言。其实小儿睡眠有他独特的发育特点,如果家长清楚了孩子睡眠发生的机理,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睡眠以及如何进行孩子睡眠的护理,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从理论上,宝宝与父母长期同床或同房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从宝宝3个月起,就可以开始培养独床睡眠了,如此3个月以后,宝宝已经基本适应分床的变化,父母就可以开始考虑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了。训练初期,父母可以在入睡时和宝宝待在一个房间内,但不给予安抚,只是让他知道父母就在身旁,以后逐步缩短在宝宝身边陪伴的时间,直到完全习惯自己入睡。孩子睡眠时,还注意“两要两不宜”。
睡觉不宜把尿。夜间唤醒宝宝进行把尿或频繁检查更换纸尿裤都会打扰宝宝睡眠,影响宝宝健康成长。建议选用能保证整夜干爽的纸尿裤,确保宝宝的睡眠不被尿湿打扰。一般情况下,当孩子有明确的表达排尿要求时,才可以考虑逐渐停用纸尿裤。
助睡不宜留玩具。如果宝宝每次夜里吵闹,都要依靠安抚奶嘴等“安慰物”或“安慰行为”才能重新入睡,这些“帮助”已经干扰了昼夜节律的正常发展。一开始就应该放弃安抚奶嘴助眠。在睡前安排适宜的睡前活动,这将有助于宝宝自己入睡。刚开始纠正时,若宝宝哭闹,妈妈虽然需要安抚,但可以采取延迟安抚的方法,即等待一定时间后,再去抚摸宝宝或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不要采取哄抱的方式,因为这也属于“安慰行为”。
为了确保宝宝良好的睡眠质量,家长还需要学会“两要”:
室内温湿要适宜。寒冷、高温、潮湿、干燥都会使孩子难于入睡,睡着了也似睡非睡,易被惊醒,理想的卧室温度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60%~70%。
准时上床要称赞。坚持每天让宝宝同一时间入睡。睡太晚不利于入睡,即便睡了足够长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处于浅睡眠,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如果宝宝抗拒自己睡觉,妈妈可以先陪陪宝宝,唱首摇篮曲让宝宝安心入睡后才离开。实践证明单调和慢节拍的声音,如雨水声、催眠曲都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如果宝宝怕黑,可以开盏小夜灯,但也须在宝宝睡着后关闭。另外,一般6个月以后的宝宝无需夜间喂养,夜间喂养不再是生理需要,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的需求,父母应该逐渐减少至杜绝夜间喂食。(陆岩岩)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10月22日报道,美国《牙科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老年人睡前不取下假牙,戴着假牙睡觉会增加肺炎危险。
新研究中,日本大学牙科学院的饭沼利光及其同事对524名平均年龄88岁的男女参试老人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研究。研究期内,有28人住院,20人因为感染肺炎死亡。进一步分析发现,在453名佩戴假牙的老人中,与睡前取下假牙的老人相比,戴着假牙睡觉的老人罹患肺炎的风险增加41%。
研究人员表示,晚上睡觉戴假牙与肺炎危险的相关性,几乎和精神障碍、中风病史及呼吸道疾病病史与肺炎危险的相关性一样大。新研究还发现,经常戴着假牙睡觉的老人更容易出现舌头和牙菌斑、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瑞士日内瓦大学专家弗劳克穆勒博士评论指出,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不应该戴着假牙睡觉。(李泽)
“我现在干啥事心里都没底儿,生怕自己随时睡过去了,这太危险啦!”大庆市居民老王无奈地说。59岁的老王最近3年来,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可能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倒下,睡上十几秒至十几分钟。在这期间,他先后按照高脂血症、癔症、癫痫失张力性发作等病治疗过,可均无效。为了帮助老王找到“秒睡”的根源所在,近日,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英为其开展了长时间多导仪睡眠监测,进行了睡眠评估,并做了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最终确诊老王患的是发作性睡病。
发病性睡病是咋回事
吴英医生指出,正常情况下,夜晚才是最适合人体睡眠的时间。可是,有些人偏偏会出现异常的睡眠现象,比如在夜间睡不着却在白天频繁打哈欠,甚至突然入睡;有些人则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幻觉,或是突然感觉全身瘫痪、动弹不得等问题。这些症结表现虽然各有不同,却同时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发病相当迅速、突然发作,以致当事人完全无法控制。在临床上,专家就将最具代表性的白天睡意过多、猝倒、睡眠瘫痪、入眠期幻觉等4种症状,统称为发作性睡病。意思是说,这些睡眠疾病都具有突然发作的特点。
发作性睡病临床上并不鲜见,但遗憾的是,本病病因之谜尚未得到破译。专家推测,这一睡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患上发作性睡病的人,可导致不同的后果,如无法正常学习,不能从事体育活动,平时自觉无力或心情抑郁。
发作性睡病有何特点
吴英介绍说,部分时间、地点犯困,如与客人谈话、听重要的报告都会突然哈欠连天,侧身便睡,甚至骑车时如遇睡病发作,车一放,倒地即睡……这些都是发作性睡病的常见表现。除了爱睡觉的窘况,猝倒则是发作性睡病最特异的症状之一。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均可诱发猝倒。
由于患者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突然进入睡眠的状态,即使是在具有危险性的情况下,如,横穿马路、高空危险作业、驾车行进的途中,因此,猝睡的人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有的猝睡者经常抱怨晚上失眠,这可能是因为频繁的入眠期幻觉或睡眠瘫痪造成晚上睡眠不足,断断续续无法一觉到天亮;也可能是因为白天嗜睡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到晚上正常的睡眠。因此,虽然这类病人好像经常处于迷迷糊糊想睡觉的状态,但其一天24小时的总睡眠时数,并不会比正常人长。
有的患者的睡眠状态很容易被旁人从睡眠中唤醒,醒来之后可能感到精神振作,但通常持续不了几分钟,又会突然入睡。大多数人很难抵抗这种强烈的睡眠欲望,因而有的人一天可以发作几次,每次睡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当事人虽然可能意识到即将发生某些异常,但是仍然会造成其全身的肌肉张力消失,以至于全身发软而猝倒。
无故“秒睡”要展开监控
发病性睡病本身对生命并无大碍,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器质性病变,但猝倒发作会引起许多意外情况。另外,有些人自卑感较重,性格孤僻,为避免别人看到自己异常的样子,往往尽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加上嗜睡的影响,致使学业不佳或工作表现不尽人意。
那么,得了发作性睡病怎么办,如何应对呢?吴英指出,由于普通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了解较少,常常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且此病单纯依靠临床观察,未给予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也易被混淆。在这里,吴英提醒:如果患者出现前述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的医院及神经内科诊治,避免猝倒后酿成意外,危及健康。发作性睡病需要与特发性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嗜睡、睡眠运动及行为障碍和癫痫的猝倒发作进行鉴别诊断,对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临床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如遇到有白天多度嗜睡、猝倒发作的病人,经相关检查及询问,在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睡眠剥夺、药物滥用,或正常生理节奏受到干扰(如倒班)等疾病或情况所致的白天过度嗜睡外,需高度怀疑发作性睡病的可能性,建议开展睡眠监测并行多导小睡潜伏期试验,以尽早明确诊断。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