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性发热中药方

浏览 7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癌性发热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副作用,严重影响癌性发热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报道。笔者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在临床治疗和学习中总结了一些治疗经验,现总结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年余,腹胀半年”为主诉入院,2004年7月行右下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入院时神清,发热,不恶寒,咳白粘痰,量多易咳,口淡,声嘶,胸闷,呕吐,呕吐胃内容物,腹胀,纳差,眠差,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肺内转移,骨转移,入院诊断为右肺癌术后发热,中医诊断为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功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原方如下:

人参10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陈皮6克、甘草5克、葛根15克、升麻1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黄芪50克、枸杞子30克。患者服用三剂后无发热,纳可,大便正常,眠可。

体会:

癌性发热患者中我们临床遇到的以气虚发热为多,即使是别的临床证型很多也有气虚体质,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辨证除热毒、血瘀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虚,尤以脾肾两虚最关键。《医宗必读》云:“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水湿停留,湿聚郁而化热,湿热交阻,则见身热不扬汗出热不退。《脾胃论》云:“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气阴互根,气虚日久或放,化疗后致阴液亏损,水不制火,阳亢乘阴,则生阴虚内热。脾虚不能生血,或某些消化肿瘤致慢性失血,以致营血亏虚,血虚不能配阳致阳亢发热。若恶性肿瘤发展至终末期,往往气血亏虚,出现阴阳两虚。大多数患者经历手术放化疗后素体正气虚弱,我们在临床中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尤其大剂量人参,黄芪大补元气,甘温除大热,扶正抗癌,治疗效果很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