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古籍的老年衰弱中医干预方法述要

浏览 8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 床负性事件发生 [ 1 ] ,正如 《养老奉亲书》所云: “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 易攻” 。衰弱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提醒人们加强对 老年人的照护,警惕各种老年病症的发生,做到未 病先防、已病防变、病瘥防复。老年人衰弱、衰老 是自然规律,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生理常态 。 《灵 枢·天年》云 : “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 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 衰……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 百岁, 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具而终矣。 ”人至老 年,脏腑器官之功能随年龄增长相继出现问题, 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逐渐亏少,生命状态处 于全面衰退且不稳定的自然生理变化过程。如何 对老年衰弱这一状态进行有效干预,延缓其进展 是老年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课题。目前中医药对老 年衰弱的干预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思 路方法。

我国现存的古籍八万余部,其中中医中药古 籍有一万余部,有关传统老年医药学、古典养生 学以及涉及寿老养性的经书、史书、佛书等有二 百余部,其中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论述,也 不乏与老年衰弱相关的内容。自 《黄帝内经》开 始,历代医学著作均有论及老年病防治的观点。 传统老年医学专著有 《养老奉亲书 》《寿亲养老新 书 》《安老怀幼书》 《老老余编》 《食治养老方》 《老老恒言 》 《仁寿编》等,尚有丰富的内容散见 于儒典、丹经、养生、武术等典籍中。中医传统 疗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简、便、廉、验的 特点对老年衰弱的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1 老年衰弱的中医干预原则

1. 1 未病先防,法于阴阳

“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重要的防病治病原 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 : “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明·李梴 《医学入门》认 为 : “若夫病有服药针灸不效者,必其不知保养之 力。古云,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 。 针对老年衰弱,未病先防即是法于阴阳 ,《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 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 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1. 2 补益脾胃,保精固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 则气血足,气血足则健康长寿。元·李杲 《兰室 秘藏》曰 “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养胃温, 营卫将行,常有天命。 ”肾为先天之本,属水藏 精,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肾精亏虚则易衰弱损 寿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 “以酒为浆,以妄 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 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清·尤乘 《寿世青编》中 记载 : “保养之道无在乎平日饮食男女之间,能自 节爱,即是省身修德” 。而先天之精又有赖后天之 精供养,所以补益脾胃、保精固肾当同等重要。 也有医家非常重视肺脏的调护,明·汪绮石 《理 虚元鉴》认为 “肺为五脏之天” ,临证时亦值得 参考。

2 老年衰弱的中医干预方法

2. 1 食疗保健

古人强调饮食有节,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 气。 ”宋·陈直 《养老奉亲书》曰 : “老年之人, 真气虚耗,五脏衰弱,全仰后天饮食以滋气血, 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 书中认为牛乳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 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其志不衰。 清·曹庭栋尤为重视食疗,认为 “古人养老调脾 之法,服食即当药饵” ,强调老人的食物应熟软易 消化,故而推崇食粥,认为 “粥能益人,老人尤 宜” ,并详述煮法、择米、择水、火候等,后又列 药粥粥方百余首,分上、中、下三品。

2. 2 辨证施药

中药干预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针对老年 衰弱,古人主张适时援以方药。药王孙思邈 《千 金要方》载 : “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 各一剂; 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 秋服黄芪等丸 一两剂; 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 身常尔,则百病不生……中年以后,美药当不离 身……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可延 年得养生之术耳 。 ”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 365 种 药物中,具有 “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作用的就 有 160 余种,其他典籍如 《博物志》 《外台秘要》 《四气摄生图》 《遵生八笺》 《寿世青编》等,也 都记载了大量防衰药方,如黄精、灵芝、首乌、 桑椹、茯苓丸、七宝美髯丹、长寿丸等。当然中 药防治衰弱的前提还应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 而异,有是证用是药,切忌盲目施补。

2. 3 针刺艾灸

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 作用,亦如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 : “欲以微 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通过针灸治病防衰历 代文献均有记载 。 《素问·刺热论》云 : “病虽未 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 宋·窦材 《扁 鹊心书》载 “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 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 宋·王 执中 《针灸资生经》谓 “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 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故常灸神阙等保 健穴可以养气延年。

2. 4 运动养生

运动能使血脉流通,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清·曹庭栋 《老老恒言 》 : “扶尘涤砚,焚香烹茶, 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身亲之,使时有小劳, 筋骸血脉,乃不凝滞。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也” 。华佗五禽戏、老子导引四十二势、赤松子导 引十八势、钟离导引八势、八段锦、易筋经、内 外家武术等运动导引之术均有防疾抗衰的良好效 果。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 脉证第一》已有认识 :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 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

2. 5 调畅情志

人至老年,百无聊赖 , 《千金翼方》有云: “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瞋怒,性情变异,饮 食无味,寝处不安” ,日久易闷滞成疾,所以古人 非常重视调畅老年人的情志,认为此具有药石所 不能替代的作用,是老人颐养天年的良方。药王 孙思邈指出 :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 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又老人 之道,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 念欺” 。元·邹铉 《寿亲养老新书》亦提倡精神摄 养 : “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五者,莫嗔怒, 养肝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另有 “五 事 ”“十乐”之法。2. 6 生活调护 老年人形体衰弱,精力体力减退,因此应注 重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古人很早就认 识到长寿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晋·张华 《博物志》 云 “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则产好人” ,因为 此种环境 “和气相感”则 “民延寿命” ,说明环境 好有利于健康长寿。清·曹庭栋 《老老恒言》指 出: 老人居家一般事物需要另治以顺其方便,如 床须矮以便于上下,枕须长以避免转侧落枕,衣 物须轻、便、软、暖,拐杖须坚而轻以便携带等。 清·石光陛 《仁寿编》云 “寿亲之道无他,一悦 字尽之矣” ,对子女孝亲提出了要求 : “床榻残灯, 房帷独步,此际凄凉,更为刺骨,为人子者,应 及时行孝,细细体贴,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得尽天年” 。

鉴于老年衰弱病证的复杂性,临床可以综 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不应拘泥偏执于一种。 结合老年人的病理生理及心理特点,参考饮食、 运动、四季摄生等,根据其临床特征,在中医 理论指导下,制定相应的中医整 体 摄 生 调 治 策略 [2] 。

3 小结

对于中医老年医学古籍的整理,当属陈可冀 院士主编的 《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 [3] , 该书将所选珍贵古籍分类编排,其中涉及专著 类、养生类、医理证治类、医案类、医话类、方 剂类、药物类、食疗类、针灸类及气功类等,注 重介绍有关老年医学的精辟论述,可谓集古代中 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之大成。本文在学习的基础 上,对老年衰弱相关的中医古籍进行初步梳理, 以期为老年衰弱的中医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及思路 方法。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王宝 肖军财 闫小光 黄飞 乔琳琳 李晔 李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