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 肥胖症和糖尿病

浏览 8

目前,在世界各地,儿童肥胖相当普遍。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胖是健康的标志。其实这看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孩子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体重标准,超过这个标准10%就是肥胖。儿童肥胖与否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其喂养的认知程度。 肥胖对于儿童的危害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很清楚,有的还认为胖比瘦好。儿童肥胖病不仅是一种人体外观形象,它对儿童的近期影响表现在,因体重的增加而身体笨重,行动迟缓,动作不灵活,容易发生意外。肥胖儿童体内脂肪过多,可使氧气消耗量增加,表现出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影响学习效果。 肥胖儿童易患成人病 肥胖儿童容易发生性早熟,甚至产生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甚至发生2型糖尿病。这些过去是成年人“专利”的疾病,现在在儿童中也并非少见的。 根据对一组9~12岁肥胖儿童的检查显示:已有2型糖尿病者占3.8%,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前期状态)占5.7%,高血脂占13.2%,高胰岛素血症占69.2%,肝功能异常占9.4%,以上表明2/3的患者均有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 一些肥胖儿童虽然暂时没有病理改变,但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痛风、乳腺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肥胖儿童常常可因过度肥胖而影响一生的健康,给本人和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许多好心的父母常常采用填鸭式的喂养方法,劝食、诱食,甚至逼食等手段,很多成年人也都是以给孩子买各种美味食品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儿童也很容易被各种美味食品所诱惑,养成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不用多久,他们就会营养过剩,体内蓄积越来越多的脂肪,因而导致肥胖。 长大后易成大胖子 儿童期肥胖,可促进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使其到了成年期更容易肥胖,并且大大增加减肥的难度。儿童一旦肥胖,由于体内脂肪比例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而蓄积量增大,儿童会经常感觉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活动;又因为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而出现异常饥饿感,表现为嘴馋而特别贪吃。这样就容易促成儿童惰性的养成,变得既贪吃又贪睡,形成越来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恶性循环。 越是肥胖,越是贪食,越是懒惰,越不愿运动,失去儿童那种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儿童肥胖,长大后90%会变成大胖子。 肥胖还会引起相关疾病 部分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男孩出现隐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障碍;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导致其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和生殖无能。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头型发育,出现愚蠢型倾向。还容易长成X形或O形腿,扁平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过度肥胖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皮层缺氧,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肥胖会使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大。由于肥胖,易引起体型变化,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形成自卑、孤僻以及人格变态,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儿童期的肥胖,经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正常的体重有利于儿童循着正常的发育过程生长发育。尽可能早期治疗可以避免儿童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儿童期的肥胖延续到成人期再作减肥治疗,部分已经造就的发育影响则无法完全恢复。所以,做父母的应注意,如果孩子肥胖,应尽早采取有效的减肥措施,不要延误孩子治疗肥胖的时机,酿成孩子终生的遗憾。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刊登丹麦一项新研究发现,慢性皮肤病牛皮癣可能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关联。 新研究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员安·索菲·朗伯格博士及其同事对近34000对双胞胎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参试者年龄在20~71岁之间,其中牛皮癣患者超过4%,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1%,肥胖症患者超过6%。在46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牛皮癣患者占8%。在没有得糖尿病的参试者中,牛皮癣患者比例仅为4%。研究人员还发现,牛皮癣发病率与体重增加有关。牛皮癣患者体重总体比正常人群更大,罹患肥胖症的比率为11%,大大超过正常人群。肥胖症患者牛皮癣发病率比体重正常人群高两倍。 朗伯格博士表示,虽然这项新研究尚未证明牛皮癣与肥胖症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研究结果的确表明牛皮癣与肥胖症和糖尿病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并不是人们视为的“健康”标志。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难怪有人说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号。 肥胖者寿命短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二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较正常人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4~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据报导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具日本统计资料表明标准死亡率为百分100%,肥胖者死亡率为127.9%。 肥胖易遭受外伤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褶皱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由于肥胖者行动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骨折及扭伤等。 肥胖易发冠心病及高血压 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脏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负担加重,久之易诱发高血压。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肥胖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肥胖对肺功能有影响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最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肥胖易引起肝胆病变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有报道患胆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术时,约由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胆结石。胆石症在以下情况下发病的较多:肥胖妇女,40岁以上,肥胖症者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其胆结石的发病率约高六倍。 肥胖还可引起关节病变。因体重的增加能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肥胖者可并发许多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的是看海能给人以好心情。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健康与场所》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看海可舒缓压力,洗涤心灵。 新研究中,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地理学副教授阿姆伯·皮尔森博士及其同事比较了居住在新西兰惠灵顿多个不同地区的居民压力水平情况。结果发现,每天看海的人群压力水平更低。研究人员将参试居民的财富、年龄、性别及其他多种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后,这种关联依然成立。不过新研究发现,经常看草地公园和森林等绿地,未出现“看海减压”效果。 皮尔森博士分析指出,这可能与研究中没有区分绿地类型有关。蓝色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堪称“全天然”,而绿地却包括运动场、游乐场等人造绿地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两大类。如果我们只看原始森林,或许会出现不同的解压结果。不过这一点尚待进一步证实。 研究人员支出,这项新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确保一定数量的海景高层住宅以及城市海景房,有益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至于看江河湖泊等其他大型水体是否可减压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明。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针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这意味着我国有1亿多的糖尿病患病人口。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至20015年的十年中,我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医疗支出将达到5577亿美元,可以说糖尿病防治已刻不容缓。糖尿病与肥胖的相关性很高,我们发现肥胖与超重的人群常伴有胰岛素分泌紊乱。合理减重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以及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大有好处。 什么情况才需要减肥 现今社会以瘦为美,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减肥的时代,然而从健康角度来讲并不是什么人都需要减肥的,体重是否超标要与身高结合起来考虑。常用的体型判定标准是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28以上的人就要被判定为肥胖了。例如有人1米7的身高,体重为83公斤,即83÷(1.7)2=28.7,那么他就属于肥胖。同样的大于等于24我们认为是超重,在18~23.9之间的为正常体型。但是人的体型千差万别,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肌肉与脂肪含量特殊的人群(如肌肉特别发达的运动员)就需要依靠专用的人体成分分析设备去评估是否有脂肪超标了。 减肥的目标与误区 一旦被判定为脂肪超标就应该开始控制体重。我们都知道减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增加运动要挨累的,减肥就是要与人性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但是减肥所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不论对于控制血糖还是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肥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建议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在3到6个月内减轻体重的5%~10%,逐渐达到理想体重,并长期保持。 提到减肥,人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少吃饭,于是开始不吃东西或是只吃少量水果、蔬菜。这些方法其实都不可取。首先我们说不吃东西,也就是禁食,的确可以减少能量摄入。但是这种极端的饥饿不能长期保持,想想看,身上的肥肉是日积月累攒下的,会有一下子减掉这种好事吗?在饥饿初期维持身体能量的是肝脏中的糖原,糖原的储备量比较有限,机体全面动员脂肪提供能量还要有一个过程。这个时候难以避免的要消耗一部分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肌肉,肌肉的重量远大于同等体积的脂肪。所以我们忍饥挨饿一整天,虽然体重是减轻了,但是损失的却是对人体有用的肌肉和水分。只要我们恢复原来的饮食模式,身体就会积累更多的脂肪以备下次饥饿的来临,于是就“越减越肥”了。只吃蔬菜、水果貌似降低了能量,但缺乏优质蛋白的摄入,长期采用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 健康减肥金钥匙 其实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采用的减肥方法仍然是最经典的低能量均衡饮食,加上规律运动,以达到能量的负平衡,并使体重逐渐降低。 例如,一个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体型肥胖,我们通常会按照20~25千卡尔每公斤标准体重来计算全天的总能量。也可以通过减少某一类能量较高的食物摄入,来达到控制总能量的目的。总体饮食原则就是保证适当的主食,足够的瘦肉、蛋、奶类,适当增加叶类蔬菜,少量水果,严格控制油脂与坚果。另外建议在容易发生饥饿的时间点之前适当加餐,避免过度饥饿,以至于报复性增加进食量。当然,加餐吃的食物要计算在总的食物量中。加餐的食物可以选择酸奶、苏打饼干、水果、蔬菜等。但是应注意避免油炸、膨化食品和甜饮料。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重的基础 除了控制饮食,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熬夜是减肥的大敌,现代人睡得越来越晚,夜间零食、加餐增加,能量摄入增加。这个时候往往活动较少,更容易积蓄脂肪。第二天起床困难,因不吃早餐导致午餐吃的更多,全天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想要减肥就要规律进餐、规律作息,还要规律运动。糖友们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保护关节。 另外,每日监测体重,即使有短时间的反弹,或持续几天体重没什么变化也一定不要放弃。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人体肌肉与脂肪比例的变化,必要时做个人体成分分析就可以观察到是否达到了减肥目标。说到不如做到,饮食与运动缺一不可,健康减肥要从一点点做起,希望能对想要减肥的糖友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