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男,12岁,2014年9月8日初诊。主诉:皮肤青紫斑点半年余。现病史:患儿半年前皮肤青紫斑点,血常规:WBC 6.1×109/L,HGB l45g/L,PLT 22×109/L,经骨髓穿刺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曾使用泼尼松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半年来皮肤青紫斑点时轻时重。3天前发现皮肤青紫斑点加重,咽痛咽干,食欲不振,夜寐欠安,舌红、苔薄黄,脉细缓。查血常规PLT 30×109/L,余项正常。据其症及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血证,证型属于脾不统血、外感热毒,治以益气摄血、清热解毒。以黄芪四君子汤合银翘散加减。 处方:炙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 炒白术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二诊(2014年9月15日):病人皮肤青紫斑点较前减少,咽痛咽干好转、复查血小板42×109/L。治以健脾益气,养阴和血。 处方:炙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旱莲草12克,赤芍10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孙浩以黄芪四君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患儿三月余,患儿皮肤未再出现青紫斑点。后用黄芪四君汤制丸,如豌豆大,每次5粒,每日3次,服用半年。随访一年多患者未再皮肤紫斑,多次复查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 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阴斑”等疾病相类似。而孙浩根据“脾统血”“脾常不足”的理论指出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脾气亏虚。首次来诊时,患儿发病半年有余,病情反复不愈,耗伤正气,正气不足,故易感外邪。咽干咽痛、舌红、苔薄黄为外感热邪之征,脉细缓为气虚之侯。故治疗以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扶正为主,以赤芍、连翘、丹皮、金银花、牛蒡子清热解毒去其标。二诊外感去后减连翘、丹皮、牛蒡子、金银花加熟地、丹参、当归、旱莲草以活血养血。后以黄芪四君汤制丸口服,以补益脾气统摄血液。(王其兵 高军)
以黄芪四君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皮肤青紫斑点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