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口腔溃疡半年 曾定伦处方

浏览 8

笔者在中医学院读书时,曾读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其中有“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之论述,当时并未深究,含糊读过去了。在跟随老师曾定伦临床侍诊后,方对叶氏此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医案举例 熊某某,男,55岁,2014年4月1日首诊,诉反复口腔溃疡半年,伴见舌体麻木,灼痛,2月来出现腰部发冷,如坐水中,大便稀溏而不畅,小便尚可,舌红胖,苔黄腻水滑,脉濡细。患者形体肥胖,颜面油腻光亮,平素长期大量吸烟,嗜酒。 曾定伦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连6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赤芍20克,丹皮12克,乌梅12克,五味子10克,苦参15克,白鲜皮30克,防风6克,白蔻仁12克,薏苡仁30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30克,猪苓20克,木瓜20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戒烟酒,清淡饮食,条畅情志。 按:该患者平素吸烟,嗜酒,易致痰湿内生,加之形体肥胖,形气不足,偏多痰湿,内蕴日久,化热生燥,内灼口舌,故见反复口腔溃疡;湿性黏滞,内阻经络,故见舌体麻木。该病例较难辨证的是:“腰部发冷,如坐水中”这一症状。仲景《金匮要略》由“肾着”一病,其症与此相类,以“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为主症,但其病机为寒湿内阻,方用“甘姜苓术汤”主之。该病例湿热内蕴为主,为何会出现“腰部发冷,如坐水中”的症状呢?考虑其病机为:湿遏气机,清阳被郁,经脉阻滞所致,故采用叶氏“通阳”之法以治之,加用薏苡仁、萆薢、猪苓、车前子、土茯苓等淡渗利湿之品,再合木瓜通络利湿、防风祛风化湿。 二诊(2014年4月8日):患者服药后小便清长,口腔溃疡明显好转,舌体麻木消失,灼痛减轻,腰部发冷、如坐水中感明显减轻,但大便仍稀溏,舌脉如前,苔已稍化。 叶天士云:“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得)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也。”该病例形肥湿重,多易伤及脾胃之阳气,故继续利湿中当酌加健脾益气之药物。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连6,黄柏15克,苍术12克,白术20克,太子参15克,乌梅12克,五味子10克,苦参15克,白鲜皮30克,防风9克,白蔻仁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川牛膝30克,茯苓20克,秦艽20。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戒烟酒,清淡饮食,条畅情志。 按:通阳一法是叶氏针对外感湿热病,湿遏气机,清阳被郁,三焦不畅所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热为阳邪,其性蒸腾升散。湿热相合,其病机特点是热遏湿中,湿处热外,阴中挟阳,黏腻浊滞,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故造成病势缠绵,胶着难解的临床特征。湿热裹结,合为一体,湿易伤阳,热易伤阴,无形之热依附于有形之湿,湿不祛则热不得除。叶氏云:“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热)势必孤矣”。总而言之,论治湿热,重在治湿,而治湿又贵在通阳利小便。曾定伦先生正是将叶氏这一理念融会贯通于临床,故取得良好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