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愈之小儿咳嗽 中医举例介绍

浏览 8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邪气。上焦之肺首当其冲,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故小儿易感咳嗽之证,多因外邪之咳,多以二三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之类加减则愈。然临证亦有经久不愈之小儿咳嗽,笔者临证曾治多例,现举例介绍如下,以兹参效。 患儿田某某,男,4岁6月,2002年3月5日初诊。 元旦前夕,患儿跟随父母在广东某地因外感致发热(体温38.0℃),咳嗽,流清涕。家长以感冒给予运用小儿感冒颗粒、蛇胆川贝液等治疗,咳嗽缓解,流清涕止,体温正常。以为痊愈而停药。父母随后带着患儿回到川南过元旦,途中温差过大,患儿咳嗽加重,伴有咳嗽后喘气,吐痰等症。到家后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小儿支气管炎”,给予输液治疗1周,运用青霉素、清开灵、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唯咳嗽好转不彻除,余症悉除。家长没再引起重视,咳嗽迁延不愈,夜间尤甚。半月前,家长带患儿到县级医院通过照片、血常规化验等,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给予运用红霉素颗粒治疗2周,疗效不显,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患儿略带消瘦,颜面晦暗,大约1小时左右咳嗽一次,咳嗽时伴有颜面潮红,夜间易咳嗽,以下半夜明显,每次咳嗽大约一分钟左右,咳后伴短时间喘气,饮食一般,偶有纳差,舌尖暗赤,舌苔黄,脉细数涩。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辨证为肺脾气虚,瘀血内阻。 处方:炒山楂8克,当归5克,地龙3克,炒黄芪6克,党参5克,鸡血藤3克,大枣6克, 水煎两次,每次煎好剩水约50毫升,温服,每次30毫升左右,每日1剂,每剂分三次服用。禁食生冷食物。 二诊:患儿服用上方5剂后,白天咳嗽没明显改变,夜间咳嗽明显减少,证属瘀血散而正气受损之表现,原方加淮山药5克,白术3克,余药量不变。 三诊:进服10剂后,患儿颜面肤色基本正常,白天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夜间偶尔咳嗽,食纳增加,精神倍加,证属中病机而获良效,随症加减继续治疗。 四诊:前后共治疗1月后,患儿诸症悉除而临床痊愈。 按 本例久治不愈儿童咳嗽因外感风热,肺气受损,治疗未愈遇温差之变,“寒包热”而阻碍肺气。《直指方》云:“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肺之“废气”欲出,反遭寒流阻碍,导致气血瘀阻与内。肺之宣肃受寒流阻碍,咳之嗽之遭寒气内阻,致瘀血内生阻于肺络。医者未明病机,反复用药伤及脾气,致肺脾气虚,无力推动瘀血而病情迁延不愈。 方中山楂具有消食积、散瘀血等功效,《日用本草》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的记载,《本草再新》中载,“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既能散肺之瘀血,又能利大小便,以助解肺之邪移于大肠,中病机当为君药,用炒之则为防其伤及本已虚弱的脾胃。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等功效,辅佐山楂散血不伤血,通便以驱邪。加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黄芪、党参补肺健脾,鸡血藤补血活血,全方共奏补肺健脾、活血通络等功效,中病机而获良效。(梅松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