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的炎症。急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急性、可逆性的病变。病程短,预后好,病变多在24~48小时减轻或停止发展;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本病可由急性胃炎转化而来,亦可因长期服用胃刺激物或因胃炎致病菌的接触而发病。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胃炎多为实证,慢性胃炎则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均可能导致胃和降功能失职,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治疗原则
根据急、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其基本治则宜理气止痛。病邪阻滞者,辨其邪而去之;肝胃不和者,疏肝理气;饮食伤胃者,消食导滞;寒客于胃及脾胃虚寒者,温中散寒。
基本操作
患者仰卧位:一指禅推、摩胃脘部约6分钟;按、揉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一分钟;从上脘至气海,用拇指往返推5~6遍。
患者俯卧位:一指禅推背部脊柱两旁膀胱经循行路线至三焦俞,往返4~5遍;较重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各一分钟。
患者坐位:拿肩井循臂肘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做较强的刺激;搓肩臂;由上而下搓抹两胁,往返5~6次。
辨证施治
寒邪犯胃:摩腹约6分钟;擦左侧背部(T7~12),以透热为度;较重点、按脾俞、胃俞各一分钟。
饮食停滞:以中脘、天枢为重点,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按、揉神阙一分钟;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八髎、足三里、梁门、章门、滑肉门、公孙各一分钟。
肝气犯胃:一指禅推或揉天突至气海约两分钟,重点在膻中;按、揉两侧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膈俞、阳陵泉、太冲各一分钟;斜擦两胁。
脾胃虚弱:轻柔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各一分钟,气海穴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T7~12)及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
疼痛剧烈者,先用较重手法点、按背部脾俞、胃俞压痛点,并微微拨动,连续刺激两分钟,并掐内关约两分钟,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施治。
适宜技术
中药:生姜3片,红糖半两,水煎服;鲜橘皮二两,醋一两,糖拌服。
外敷:粗盐一斤,酒炒用布包外敷。
针灸: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加灸);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注意事项
1.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切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应少食多餐。忌烟酒、酸辣或冰冷刺激物,以及油炸等难消化食物。疼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卧床休息。
2.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开朗;注意休息,勿过度疲劳。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或胃脘部出现肌紧张者,禁用手法治疗,以免加重出血倾向。
4.长期粪潜血阳性,伴消瘦、低热等症状,应警惕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