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50余年,在多年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的积累中,首次提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此症候群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可见于多种疾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立“心悸”之病名,后世医家对其不断整理完善,如朱丹溪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张景岳认为其多由阴虚劳损所致。 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察觉大量隐含信息,采用独特的临证思维,从而形成新的病证概念和证治规律。丁教授在对房性早搏的治疗中,特别重视以“多汗”为主的特色症候群,分为阴虚火旺、营卫失调和气阴两虚、营卫失调等两大类主要证候分型,在临床用药方面较多注重调和营卫。笔者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方法,验证丁教授提出的“房型早搏症候群”以及辨证论治方药,总结丁教授独特的临证思维方法,为目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 症候群研究 面对纷繁复杂的症候,名老中医能够观察体会到大量的“隐含信息”,对特殊症状进行取舍、提炼,从繁至简。例如徐慧教授重视“心烦、胸闷、口苦、失眠、心神不宁”等临床症候,在其基础上总结火、痰、虚为病理因素,《临床中医内科学》将心律失常的中心证候归纳为心悸、头晕、心律及脉律失常。有医家认为失眠是机体阴阳失调的病机关键,更加注重失眠一症,还有医家通过症状积分统计得出除心悸症状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为乏力,而丁教授特别重视“心慌、汗出、气短、眠差、乏力”等症状,特别是“汗出”一症,认为汗出为症候群的中心。下面将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挖掘论证。 将收集的所有症状输入Clementine 12.0进行症状-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50%,选其前项为心慌的数据进行统计见表1。丁教授提出的以心悸为主的房性早搏症候群,75%以上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为表1所示所有症状。但关键症状为汗出、气短、眠差、乏力(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 为进一步观察心悸症候群的总体分布情况,将心慌以外的其他症状进行频数统计及K-均值聚类分析。其中,房性早搏症候群的症状(8项)频数如下:胸闷14人次,乏力15人次,汗出20人次,口干9人次,气短17人次,纳呆6人次,眠差19人次,烦躁12人次。而最终聚类中心及每个聚类中的案例数(统计结果中有症状者为1,无症状者为0)如下:汗出、烦躁、乏力6人次;汗出、纳呆、眠差、乏力4人次;汗出、胸闷、气短、眠差11人次;汗出、乏力、口干、气短、纳呆、烦躁、眠差6人次;气短3人次。从中可以看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整体是一个以汗出为中心的虚证症候群,从而为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2 辨证分型的研究 历来各医家对心悸的辨证分型复杂且不统一。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多从虚实论证,分型不一,有时可达十余种。如李明富按心动过速和过缓将心悸分为阳虚型、阴虚型及血瘀型、痰热型,李家庚从辨证角度将心律失常分为痰湿阻络型、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情志失调型四型,李富生将心律失常分为心血不足型、水气凌心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等12种。有学者对5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过分析,总结出较通行的辨证分型为心气虚兼血瘀型、心肾阳虚型、阳虚兼血瘀型、阳虚型;丁教授认为以房性早搏为主的心律失常患者年龄多在60岁左右,其基本生理特点为肾阴亏虚、阴精不足,临床可分两类:阴虚火旺,营卫失调类;气阴两虚,营卫失调类。下面以数据挖掘方法加以证实。 2.1 对房性早搏症候群中的8项症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载荷系数>0.1的公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图略。 2.2 基于上述因子分析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知识,进行证候要素分析,并将病因、病机相似的症状进行归类,可得出:房性早搏症候群仍是以虚证为主,辨证分型为两类:类阴虚火旺、营卫失调证,类气阴两虚、营卫失调证,从而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3 临床方药研究 对于气阴两虚证,有些医家多用生脉散加减,或者用炙甘草汤加减,丁教授将其二者加减合用,更加注重黄芪用量。对于阴虚火旺证,郭士魁教授用补心丹合一贯煎化裁,有医家用黄连阿胶汤合三甲复脉汤加减,丁教授则认为阴虚多汗,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效果较好。以下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进行系统分析。 3.1 将30例患者的方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置信度为90%以上的4、5味药物的组合,将方药-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其代表性结果统计如下。 经过软件分析统计,上述药物为丁教授治疗房性早搏症候群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多数具有益气养阴、滋阴降火、活血安神之功效,而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药队)有:黄连,生地黄,黄芪;生地黄,丹参,黄芪;麦冬,黄芪,五味子;丹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生地黄,黄芪;黄连,黄柏,黄芪;麦冬,生地黄,黄芪,五味子;麦冬,丹参,黄芪,五味子;黄芩,黄连,黄芪,甘草;麦冬,生地黄,丹参,黄芪等,结合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展示,这些药物大致是当归六黄汤、黄芪生脉散、炙甘草汤的组成。故临床中阴虚火旺、营卫失调类若伴汗症,多采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气阴两虚类多采用黄芪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丁教授指出桂枝可提高心率,对消除早搏不利,故去桂枝加黄芪,阿胶滋腻易上火,不适合当代人湿热体质,故去阿胶加黄连。其他可随症加减。 4 讨论 笔者经数据挖掘分析,总结了丁教授对房性早搏症候群的特殊理解及临床辨证思路,提出“多汗”为机体阴阳失调病机的最主要症状:“阳加于阴谓之汗”,通过卫气调节腠理的开阖而出,病理性汗出是由于营卫失调所致,故丁教授临床用药较多注重调和营卫。《伤寒论》言:“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徐灵胎谓:“汗出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故汗多可致心气虚,气虚可致悸;魏执真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共同主证是“热”,热可致急,可致乱,急而乱故出现心律不齐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心火偏亢,扰乱心神,表现心悸之症。上述观点结合临床常用药物分析,可知丁教授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气虚卫表不固,营卫失调。 可见,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能抓住常人不能察觉的大量隐含信息,发掘新的辨证施治规律,大大提高临床诊治的精准性和效率。目前对名老中医传承方法研究甚多,主要有私学教育、师徒传授、家世相传、学校教育等等,而本研究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数据分析进行现代传承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提炼老中医临证思维和诊疗规律。但此次数据资料较少,统计分析结果有限,希望以后能将丁教授治疗房性早搏症候群的大量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得出更多有效隐含信息,有助于临床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