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

浏览 9

《中药大辞典》:天门冬

出处:《本经》

实际拼音:Tiān Mén Dōnɡ

别名:大当门根(《石药尔雅》),天冬(《药品化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原形态:

天门冬,又名:颠勒(《本经》),万岁藤、婆罗树(《救荒本草》),天棘(《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多儿母、八百崽、丝冬。

攀援状多年生草本。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厘米,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米,有纵槽纹。叶状枝2~3枚束生叶腋,线形,扁平,长1~2.5(~3)厘米,宽1毫米左右,稍弯曲,先端锐尖。叶退化为鳞片,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花1~3朵簇生叶腋,黄白色或白色,下垂;花被6,排成2轮,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6,花药呈丁字形;雌蕊1,子房3室,柱头3歧。浆果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花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园。分布我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主产贵州、四川、广西。此外,浙江、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等地亦产。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

性状: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白心。臭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J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

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归经:

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

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

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②《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

③《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复方:

①治嗽:人参、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儒门事亲》三才丸)

②治吐血咯血:天门冬一两(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③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去心)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素问病机保命集》天门冬丸)

④治肺瘙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补缺肘后方》)

⑤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⑥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⑧治疝气:鲜天冬五钱至一两(去皮)。水煎,点酒为引内服。(《云南中草药》)

⑨催乳:天冬二两。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沧疗乳房肿瘤

对一般良性乳房肿瘤,尤其是乳房小叶增生,不论肿块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数可获治愈。52例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患者,治疗后30例临床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对乳腺癌也有一定的近期效果,表现为用药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但远期疗效尚不显着,表现为用药一段时间后,即呈相持状态,不再有明显进展(纤维瘤亦如此),个别病例虽加大剂量,亦未见明显改善。对开始溃烂出血的乳房肿瘤和广泛转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用法:每日取鲜天门冬2两,剥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制成片剂内服、或注射剂供肌肉或静脉注射。

②用于扩张宫颈

于人工流产前12小时,将天门冬插入子宫颈管,能使宫颈自然扩张与软化。据84例观察,效果良好者达94%,未发现1例感染。先兆流产病例应用后,可自行发动宫缩,排出宫腔内容物;对人工流产病例则无此现象。用法:选择大小及弯度适当(长5~7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门冬1条,末端系一纱线,浸泡于95%酒精中,4小时后即可应用。操作时按常规消毒,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外口,以长镊子夹住天门冬的系线端,另一端对准宫颈口徐徐插入,达子宫颈管内口。阴道内填塞纱布1块,以防天门冬脱落。约12小时即可行刮宫术。

备注:同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参见"土百部"条)、小茎叶天冬(分布云南)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天门冬入药。

《中华本草》:天门冬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

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

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

实际拼音:Tiān Mén Dōnɡ

英文名: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Root of Cochinchinese Asparagus

别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Melanthium cochinchinensis Lour.;A.lucidus Lindl.;A.gaudihaudiamus Kunth]

采收和储藏:定植后2-3年即可采收,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捞出入清水中,趁热剥去外皮,烘干或用硫黄熏蒸。

原形态:天门冬,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cm,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m,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长1-3cm,宽1-2mm,先端锐尖。叶退化成鳞片,先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刺在茎上长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1-3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种子1颗。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忌干旱及积水。宜选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7-8月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时采收,搓去果肉,清洗干净,选籽粒大、饱满、乌润发亮的作种。春播在3-4月;秋插在8-9月,在无霜或霜期短的地区,以秋播发芽率高,生长健壮。春播种子用2-3倍湿沙贮藏过冬。播种前选荫蔽度30%树下作畦,也可搭棚遮荫。于畦面开横沟,行距17-20cm,播幅8-10cm,深3.5cm,将种子匀撒沟中,盖细土或混有草木灰的土杂肥,再盖薄草保湿。培育1-2年,在10月或春季萌芽前移栽,行株距(30-40)cm×(20-25)cm。分株繁殖,3-4月植株未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成3-5簇,每簇有芽1-2个,穴栽,每穴1簇,行株距30cm×(20-25)cm,保持湿润,10-15d出苗。

田间管理 每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月,追施人畜粪水,也可适当施用硫酸铵和尿素;第3次在9-10月,施土杂肥。当蔓茎长到50cm左右时,设支架或支柱,使其缠绕,以利生长。

病虫防治 短须螨,5-6月为害叶部,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纹。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宽,中柱明显。气微,味甘、微苦。

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根黄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部亦散有粘液细胞。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石细胞极多,大多单个散在,长方形、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μm,直径32-88μm,壁厚5-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③导管多为具缘纹孔或梯状具缘纹孔,直径18-110μm。此外有傍管薄壁细胞、纤维管胞等。 商品规格 商品按产地分为川天冬、湖天冬,并根据根条粗细分为三等。一等:块根中部直径1.2cm以上,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二等:中部直径0.8cm以上,间有未剥净硬皮但不得超过5%。三等:中部直径0.5cm以上,稍有未去净硬皮,但不得超过15%。

化学成分:块根含甾体皂甙:天冬呋甾醇寡糖甙Asp-Ⅳ,Asp-Ⅴ、Asp-Ⅵ、Asp-Ⅶ,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伪原薯蓣皂甙(pseudoprotodioscin),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20-呋甾二烯-3β,26二醇〔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a-5,20-β,26-diol〕。近又从新鲜根茎分得6个甾体皂甙,其甙元为雅姆皂甙元(yamogen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异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糖部不含木糖(xylose),只含葡萄糖(glucose)和鼠李糖(rhamnose)。又含7个寡糖(oligosaccharide)Ⅰ-Ⅶ,分别为含有葡萄糖和果糖(fructose)的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还含葡萄糖,果糖,蔗糖(sucrose),5-甲氧基甲基糖醛(5-methoxymethyl furfur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瓜氨酸(citrull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酷氨酸(tyros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等多种氨基酸。近从块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离出4种多糖:天冬多糖(asparagus -polysaccharide)A、B、C、D。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杀灭蚊、蝇幼虫的作用:将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件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印度产同属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对动物子宫有抗催产素的作用。

4.镇咳去痰作用: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去痰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天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

2.《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非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3.《本草汇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前人有谓除偏痹、强骨髓者,因肺热成痿,肾热髓枯,筋槁不荣而成偏痹者也。天门冬阴润寒补,使燥者润,热者清,则骨髓坚强,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虚热胜者宜之。

4.《长沙药解》: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伤寒》麻黄升麻汤用之,治厥阴伤寒,大下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泻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疗肺痈而排脓血也。天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阳明伤寒之家,燥土贼水,肠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营热内郁,脏腑燔蒸;凡此闭涩不开,必用承气,方其燥结未甚,以之清金泄热,滋水滑肠,本元莫损,胜服大黄。又或疮疡热盛,大便秘塞,重剂酒煎,热饮亦良。其性寒滑湿濡,最败脾胃而泄大肠,阳亏阴旺,土湿便滑者宜切忌之。其有水亏宜饵者,亦必制以渗利之味,防其助湿。

5.《本草正义》:天门冬肥厚多脂,《本经》虽曰苦平,其实甚甘,气薄味厚,纯以柔润养液为功,《本经》主暴风,盖指液枯内动之风而言,滋润益阴,则风阳自息,此即治风先治血之义。痹亦血不养筋之病,正与风燥相因而至,故治风者亦能治痹,非以祛外来之风痹。惟湿为阴寒之邪,痹病固亦有因于湿者,然必无甘寒阴药,可治湿痹之理,盖传写者误衍之,天冬柔润,岂可以疗阴霾之湿邪痹着?《本经》又曰强骨髓,则固益液滋阴之正旨,三虫伏尸,即血枯液燥之劳瘵,甘寒清润,原以滋燥泽枯,是以治之。《别录》谓保定肺气,则以肺热叶焦、燥金受灼而言,甘寒润燥,本是补肺正将。去寒热,亦阴液耗之乍寒乍热,非外感邪甚之寒热可知。养肌肤,益气力,皆阴液充足之义。利小便者,肺金肃降,而水道之上源自清,亦津液霶霈,而膀胱之气化自旺,固非为湿热互阻之水道不利言也。而结之以冷而能补一句,则可知天冬偏于寒冷,惟燥火炽盛,灼烁阴液者宜之,而阳气式微者,即有不胜其任之意。此《别录》所以有大寒二字,而六朝以来诸家《本草》,固无一非以治燥火之症也。甄权谓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则以肺金枯燥,气促不舒而言,故宜此甘寒柔润以滋养之,则气逆可平,喘息可定,即《名医别录》保定肺气之意。张洁古亦谓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皆为虚症一边着想,而浊痰窒塞之喘促咳逆,必非其治。甄权又谓治肺痿、生痈、吐脓,除热,则痿即肺热叶焦,甘寒润之宜也,而痈则痰火俱盛,咯吐脓血,只可苦寒清泄,断不宜此柔润多脂之药,一虚一实,大有径庭,连类及之,不无误会,而洁古因此遂有苦以泄滞血一语,实与此药性情不符,不可不辨。唯在肺痈欲愈,脓痰已减之时,浊垢既去,正气已伤,余焰尚盛,则天冬大寒,能泄余热,味清而不甚腻厚,庶几近之。此病情有始传末传之分,邪势有轻重缓急之辨,必不可浑而言之,漫无区别。王海藏谓治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是即肺热成萎,阴虚多火之侯,孙真人亦谓阳事不起,宜常服之,正以阴精消烁,废而不用,故宜益阴以滋其燥。

6.《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7.《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8.《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9.《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赢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10.《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11.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下热痛。

12.《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13.《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14.《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