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芍药汤
处方
白芍药 干地黄 牡蛎各15克 桂心9克
制法
上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产后虚热头痛,或腹中拘急痛。
用法用量
以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发热者,加黄芩6克。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圣济总录》卷九:芍药汤
处方
芍药 防风(去叉)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用)各22.5克 葛根(锉)30克 黄芩(去黑心)防己 桂(去粗皮)各15克 干姜(炮裂)30克 白术 人参 独活(去芦头)芎藭 竹沥(旋入)升麻 牛膝(去苗,锉,微炒)石膏(碎)陈橘皮(烫去白,焙)羚羊角(镑屑)五加皮(炙)各15克
制法
上十九味,除竹沥外,余十八味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中风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每用12克,以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竹沥60毫升,微煎,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圣济总录》卷一二九:芍药汤
处方
赤芍药 犀角(镑)木通(锉)石膏(碎)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锉)朴消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
上九味,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胃脘蓄热,结聚成痈。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芍药汤
处方
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炒)大黄9克 黄芩15克 官桂7.5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和血调气,清热化湿。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属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后温服。
下痢如血者,渐加大黄用量;便血颜色紫黯者,加黄柏15克。
注意
寒湿痢疾忌用。
备注
湿热痢疾,治宜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肉桂活血和营;木香、槟榔导滞行气;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化湿;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和血调气,清热化湿之效。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朱氏集验方》卷十:芍药汤
处方
香附子120克(用醋400毫升、盐30克,煮干为度)肉桂 延胡索(炒)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妇人气血瘀滞,腰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开水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
组成
芍药一两(30g), 当归半两(15g) ,黄连半两(15g) ,槟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钱(各6g), 大黄三钱(9g) ,黄芩半两(15g), 官桂二钱半(5g)。
用法
上药畋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
本方证是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方中重用芍药柔肝调血,缓急以止泻痢腹痛,是治痢之要药,为君药。黄芩、黄连性味苦寒,人大肠经,功擅清解肠中热毒,燥湿以止痢;大黄泻热破瘀,攻积通便,为“通因通用”之举,以除肠中积滞瘀血,与芩、连相伍,清中有泻,为臣药。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助大黄排除肠中积滞,即“调气则后重自除”,当归养血和血,助芍药养血益阴,与大黄合用,又有行瘀之用,即“行血则脓便自愈”;方以少许肉桂温而行之,是为反佐,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防苦寒伤中,不致有冰伏之患。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临床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虚寒性下痢者,均禁用本方。
延伸
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
方歌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便脓自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