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中药归经的概念

浏览 7

中药归经是什么意思

中药归经中的“归”,即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属,而“经”,是“经络”或“脏腑经络”统称,十二经之意。归经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总结出来的一种用药规律。如肺经有病时,常有咳、喘、痰症状,杏仁能止咳平喘,说明杏仁归入肺经;肝有病时,胁痛或不适为其主要表现,用青皮能治胁痛,说明青皮归入肝经等。由于药物归经不同,同属一性味药物,其作用亦不相同,或作用部位有别,如黄苓、黄连、黄柏同属苦寒清热药,但黄岑入肺经而长于清肺热;黄连入心、胃经而能泻心火,清胃热;黄柏入肾经而重于泻肾火。又如肉桂和干姜同为温里药,但因干姜入肺、脾、胃经,故肺、脾、胃有寒多择用干姜;而肉桂因入肝、肾经,故肝、肾有寒多选用肉桂而不用干姜。

中药归经的概念

归经是中药主要性能之一,虽见于历代本草著作,但并无专著论述,亦未曾有人对其概念下过确切的定义。近代学者对归经概念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周凤悟主编的《实用中药学》指出:“归经是说明药物对某经(脏腑经)或某几经的病变起着明显或特殊的选择性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凌一撰主编《中药学》中指出:“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刘继林认为:“归”是药物作用部位归属,“经”是脏腑经络,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高晓山指出归经应包含了归属或趋同两个涵义。归经的归,主要是指药物作用所及或药物效应的定向、定位,归经的经则不仅仅是单纯的经络、经脉,而是以经络、脏腑、脏象等学说为基础形成的,带有药性理论特色的方向、部位概念是空间和功能的综合,王世民等认为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人体经络的归同,实际上就是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有识别的选择性作用,即定位之意;蓝石则认为归经是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证候能起主要的治疗作用,而不是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疾病的症状是通过脏腑经络反映出来的。如肺经疾病多见咳嗽喘气,脾经疾病多见少食便溏,胃经疾病多见纳差呕吐等,临床上选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能缓解或消除某经疾病的症状,就将该药物归入某经。

如桔梗、杏仁治肺经疾病归入肺经,苍术、白术治脾经疾病归入脾经,小茴香、砂仁治胃经疾病归人胃经等。再者,五行学说也是中药归经的重要依据,古代医家将中药的五色、五味配属五行,通过五行将药物的色味归属五脏而人脏腑经络,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脾,甘;黑当肾,咸”,即色白味辛的药物入肺经,色红味苦的药物入心经,色青味酸的药物入肝经,色黄味甘的药物入脾经,色黑味咸的药物入肾经。

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药物和脏腑的归属并不是单一的,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若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若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若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说明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就是药归多经,能治多种病证的理论根据。

归经理论的产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意义:首先是依经选药,如肺经疾病主选入肺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其次是以药物归经为线索,探索某些药物的潜在功能,如白芷入肺经和胃经,临床主治肺经疾病,但还能入胃经,可治阳明头痛证;第三,有些能治多种疾病的中药,可籍归经以执简御繁。再者就是临床配伍时能合理地选择引经药,如桔梗、葱白载药上行,牛膝、盐引药下行,甘草通引十二经等。

中药的归经理论

中药的归经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谓五色、五味归五脏,即为归经之萌芽。在《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记载中,也有归经的含义。但是归经理论的形成,大约是在北宋至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元素(洁古)所著的《珍珠囊》中,归经已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以后世医家又进一步进行整理补充,使得归经理论逐渐完善。

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所谓“”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即表示药物作用的位。也就是说,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针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如同为补益药,可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不同;同为清热药,有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火、清肝热之不同。

归经的理论基础主要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有关。藏象学说认为脏腑是人体的功能单位,是说明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的核心理论。药物通过对脏腑生理机能与病理变化的影响而起到治疗作用。如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有头痛眩晕等症,天麻能平肝潜阳,治以上诸证,故天麻归肝经。又如肝开窍于目,目赤肿痛,为肝火上炎所致,夏枯草善治此症,故归肝经。治咳喘病的药物,多归肺经;治心悸失眠的药物,多归心经;治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多归脾、胃经。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节,是沟通机体内外的通道。凡能治疗某经疾病的药物,就归为某经。如羌活善治全头痛、后头痛,为足太阳经的走行部位,故归膀胱经。白芷善治偏正痛、眉棱骨痛,为足阳明经的走行部位,故归胃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