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身体酸痛(周身痹痛)医案案例

浏览 6

(1)柴某,男,13岁。1975年11月在校义务劳动中遇雨,全身湿透,身觉不适。翌日,感周身骨节烦疼,服药效不显。1个月后,双膝关节逐渐肿大,膝关节周围出现硬结。1976年1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动困难,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同年2月初由其父背来就诊:

全身关节疼痛,四肢为甚。双膝关节肿大,膝面有多处硬结,双手掌脱皮,双脚边缘红肿麻木。晚间自汗出,食欲不振。舌质较红,苔白微腻,脉浮紧数。

此为太阳证历节病,法宜驱风解热,化湿散寒,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主之:

桂枝、赤芍、知母各12g,麻黄、生姜各10g,白术15g,甘草6g,防风12g,薏苡仁20g。3剂。

上方服3剂,下肢渐能屈伸,诸症皆有好转,原法加辽细辛再服2剂。

三诊:膝关节及脚肿消,膝面硬结缩小变软。全身关节仍有轻微疼痛,原方加减续服:桂枝10g,赤芍12g,麻黄10g,生姜10g,白术12g,甘草3g,防风10g,茯苓12g,川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各10g,辽细辛3g。嘱服数剂,可停药,忌食生冷和预防风寒。月余后,关节已不疼痛,双膝硬结消失,病已痊愈。(范中林治案)原按:本例劳动中大汗出,风寒湿邪留注关节。正如仲景所云:“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此例主证突出,风寒湿邪致痹,病属太阳类似证。但已有风从热化之象,故去附子,加薏苡仁以增强渗湿利痹、止痛拘挛之效。

(2)某男,28岁。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手腕及上下肢关节痛甚,周身无力,腰部酸胀,转侧为难,局部红肿不甚,舌苔薄腻,脉象弦滑。治以寒热并用,温经通络:

黄厚附片12g,桂枝、炒白芍、知母、麻黄、防风各9g,炒白术12g,杜仲9g,牛膝、鸡血藤各18g。上方服5剂后,上下肢、腰痛均减,肿胀渐消,已能行走。再续服5剂,痹痛逐步消失。(祝味菊治案)点评:此乃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杜仲、牛膝、鸡血藤为方,于经方法度中稍佐活血兼以引经,具变化之巧。

(3)冯某,女,30岁,农民。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余,服用中西药病情时好时坏,每到冬天加剧,曾服镇痛药而诱发胃病不敢再服。现症见:关节冷痛,夜晚加剧,畏寒肢凉,咽干不渴,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证属肾阳亏损,寒邪内浸,阻滞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温肾通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30 g,白芍、知母、麻黄、炙甘草、防风各10 g,白术20 g,制附片75 g(先煎2小时),干姜30 g,牛膝、松节、狗脊各10 g。6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6剂后,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处有热乎乎的感觉,此为前所未见。原方有效,再进6剂,病痛若失,又服6剂,隔1~3天服用,以加强疗效的持久性。

(傅文录治案)

原按:《素问·举痛论》中认为痛证中14种情况中13种都是由寒邪凝滞造成的。因此,仲景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痹痛,其中关键在于温通之品的应用,重用桂枝、制附片、干姜,目的在于温肾壮阳补火,“阳气流通,阴气无滞”

(郑钦安语),经络闭阻得以开启,故而收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