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高山扁枝石松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实际拼音:Gāo Shān Biǎn Zhī Shí Sōnɡ
英文名:spores of Alpine clubmoss
别名:高山石松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高山扁枝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hasiastrum alpinum (L. ) Holub.[Lycopodium alpin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茎匍匐,近黄色。地上枝扁平,斜生。多回二叉状分枝。叶呈4列,贴于枝上,交互对生,稍肉质,先端锐尖,基部稍狭,全缘,两侧叶卵状披针形,向腹面卷曲,背叶稍宽,腹叶较窄。孢子囊穗生于分枝顶端,圆柱状,无柄;孢子叶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微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叶腋内,肾形;孢子四面体球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200m处的高山草原、苔原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石松碱(lycopodine),棒石松宁碱(clavolonine),石松文碱(lycoclavine),去 N-甲基-a 玉柏碱(des-N-methyl-α-obscurine)等生物碱。
性味:淡;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关节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平。有活血、镇痛、强壮的功能。用于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孢子用于小儿汗疹及皮肤湿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