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白豆蔻散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与用法!

浏览 7

  白豆蔻散,中药方剂名,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方剂组成】

  枇杷叶(去毛.微炙)、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干木瓜、人参、黄蓍,各半两。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本方主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方剂药材介绍】

  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之功效。主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人参: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用法用量】

  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按大小加减。

  【各家论述】

  白豆蔻散——《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别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白豆蔻散——《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诃黎勒皮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白豆蔻散——《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半两,干姜3分(炮裂,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痛下利,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白豆蔻散——《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锉),草豆蔻1两(去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冷弱,食不消化,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白豆蔻散——《圣惠》卷十三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诃黎勒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不和,吃食减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