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中医预防与调护新华网湖北频道 时间:2005-12-0814:29:35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亦是影响晚期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癌症病人遭受疼痛的折磨。其中50%患有中等乃至剧烈程度的疼痛,30%的人患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统计资料表明:70%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如何防治癌痛的发生对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精神调摄:中医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稳定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情绪活动,可使气血流通,脏腑和谐,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反之,不良的精神刺激则可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干扰脏腑气血的正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诱发疾病,加速病症恶化。传统中医学认为情绪活动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忧思不能自拔在肿瘤的发病及发展上有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言:"五积当从郁论…故五积之聚,治同郁断。"情志内伤不仅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亦与癌痛发生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情志内伤导致气血运行的失调,经络阻塞,为癌痛的发生创造了病理基础。近几年来,西医根据癌痛多因素概念提出,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对"死亡"的恐惧,情绪的忧伤,心理上的忧郁和,都会影响疼痛感觉。有人研究女性乳腺癌骨转移时,发现心理因素对痛的影响比对癌转移部位更明显。Bond认为凡是伴有极少情绪变化和心理焦虑的癌症病人较少诉痛,相反伴有明显情绪和心理变化的癌症病人当疼痛解除不满意时,往往不能忍受而萌发自杀的念头。可见,精神调摄不仅有利于肿瘤的康复,亦可以预防或较大限度地减轻疼痛的发生。临床中医护理人员应帮助癌症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饮食调节:养病防病,贵在饮食适宜。传统中医历来认为肿瘤发生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正如<<济生续方>>所言:"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张氏医通>>亦曰:"好热饮者,多患膈症。"因此,饮食调节不仅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亦有利于肿瘤的治疗,从而减少肿瘤并发症--癌痛的发生。因为合理的饮食调整可避免某些致病因素的继续作用,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扶正培本之效,从而有利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恢复,消除癌痛产生的病理基础。中医认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而不同的性味作用于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临床癌痛患者除了应尽量避免食过热、煎炒、炙博之品外,在选则食物时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食物的性味的不同,辨证用膳,这样,才能作到以五味之偏,调脏腑之偏,达到抗癌防痛目的。3.中药预防:中药预防癌痛目前研究较少,但确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学者曾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在三家医院对已死亡的肝癌患者进行统计,60例无明显疼痛的肝癌患者中,多数经常服中药,其中连续用2个月以上中药者占35%。而有重度疼痛的160例患者中经常服中药者较少,连续服2月以上中药者占1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这一结果显示,经常服用中药的患者到了晚期较少发生严重的疼痛,中药在预防癌痛方面具有一定的苗头。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可升高痛阈,减少机体对不良刺激反应程度的作用。邱氏[87]实验发现: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在定期切取肝组织时大鼠常表现烦燥不安、易怒、采用不使接触右胁的姿势取食,固定后轻触局部则挣扎与嘶叫,这类鼠一般在中药组很少发现,而西药组及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则十分常见,说明中药有预防肝癌鼠疼痛发生的作用。另外,中药可以改变精神内环境,改善组织缺氧来延缓和减轻疼痛的发生。癌痛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气血的失衡,因此中药预防癌性疼痛不一定用止痛中药,而是依据辨证原则,选择药物贵在维持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及早发现致痛的病因,用中药防患于未然。如:血瘀者用活血药,气滞者用行气药等。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癌瘤的本质在于本虚标实,为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症,其基本病理可概括为"虚"、"瘀"、"痰"、"毒"四字,癌痛的发生与癌瘤紧密相关,其病理基础亦体现在"虚""实"两方面,虚者为"不荣则痛",实者为"不通则痛",因此,扶正补虚,化瘀通络不仅是治疗癌痛的大法,亦是预防癌痛的基本法则。针对癌症病人,临床中除依据辨证选药外,我们亦常选用健脾益气,补肾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这类药物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缩瘤,而且能提高机体的抗痛能力,减轻和缓解癌痛的发生,在癌痛的预防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在癌痛的预防中,除根据中医辨证用药外,亦因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选择用药。如:肝癌、胰腺癌是发生癌痛较早且较重的疾病,应及早用中药。B超示肝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应及早用活血化瘀等通利之法。当然,在预防癌痛的基础上,应积极治疗原发肿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癌痛产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完)
(编辑:彭湘荣)
来源:中华癌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