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推手和散手作为竞技体育运动之形式,已经逐渐与传统的推手和散手有了剥离之趋势。推手和散手分别作为两种竞技运动之形式,按照比赛规则的限制,按照各自不同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
在公园、街头花园的太极推手,一般为你来我往,互相摸摸劲,转圈打轮,以提高练太极拳之趣味性、娱乐性为主,从而作为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一种运动形式普遍存在于太极拳爱好者之间。
太极拳道之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博大胸怀和容纳百川的兼容性。
太极推手是控制与反控制。控制之目的为人之重心,反控制之目的为己之重心。在控制与反控制中充分运用拳架训练出的技术、战术能力,达到控制人,不受制于人之目的。控制与反控制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着法控制与反控制,中层次是劲路(气路)的控制与反控制,高层次是意念控制与反控制。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太极推手是双人太极球运动。推手双方是太极球中的阴阳,推手双方又构成了太极本体。阴阳对待,本体统一。对待双方在统一中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互相弥补、互相对应,对待与统一互为其根。对待是规律,统一是根本。太极推手离不开太极理论。
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其目的有二,一是便于学者进门入道,二是显示传统内容之多。有一利必有一弊,无形中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练推手,从而导致了现代推手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员不练拳架专练“推手”,舍本求末。一般人在推手中练平圆、练立圆、练腰胯劲等等,而与拳架脱节。因而难以产生太极高手。真正的推手功夫是在拳架中练出来的,推手只是对意与形的检验,是否能够将拳架中练出来的技击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已。
太极拳道推手是最原始的推手。原始的推手,形式单一,简朴实用,离技击之道最近。原始推手,乃为上下步推手。何谓上下步推手?上下步推手之形式为:双方都以金刚式起手为基本姿势(基本格斗姿势),手搭手,手摸肘,形成太极图形式,各占半个圆,搭手手臂为“S”,摸肘手臂为“O”。左脚在对方右脚外,双方一顺一背,互相转换,动态下也形成太极图形式。在手脚上下和全身来回往复的变化中,形成总体形象为太极球。推手就是太极球的运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虚实变化全在其中。在变化中寻求对方重心,破坏对方重心,在变化中调整自身重心,在调整中稳固自身重心。原始推手可充分体现太极拳道的三个层次:着熟、懂劲、神明。原始推手要求在圆中变化,在矛盾中转换,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拳经云:“无过不及,随屈随伸。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拳歌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原始推手将武术中各派的四大技法“踢打摔”,在太极推手中的“引化拿发”中可以充分显现出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应物自然之神明境界矣。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