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通过舒缓的运动实现对人体良好的养生作用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它作为一项武术运动所据有的技击之道却鲜为人知。太极拳经上讲“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太极拳的技击健身目的是相同的,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不可偏废。发掘太极拳的技击精华,对于修练太极拳的内功和反应能力都有所裨益,最终也是为了健康。
很多爱好太极拳的朋友问:“太极拳练得这样慢,能用于技击吗?”
一般说来,技击的常规是“以快胜慢,先下手为强”而太极拳则是“以慢胜快,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正是太极拳的胜人之处。
一、以慢胜快。以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3式为例,如以少林拳的速度2-3分钟即可打完,可用太极拳练法则至少需要30分钟。用这种慢动作长期演练可练出一种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既不管敌方招法多快,均能看出其中破绽,故能出手即中。有拳友问:“我练了十几年拳,时间也不算短了,为什么还不能把对方快速度的攻防动作看清楚。”这是因为他打太极拳没有攻防意识,达不到“于无人处若有人”和拉长对方动作的高度。爱看体育节目的朋友都有这样经验,当一个精彩镜头一闪而过时,我们常常看不清楚,在观看完慢镜头后,在看正常播放时,就能看清楚了。练太极拳慢动作,就像慢镜头,模拟着37式既37个有效的太极拳技击招法,在动态中寻找对方的破绽,同时保持自己的平衡和稳定。要达到“以慢胜快”,首先要清楚每一招式的用法既技击方法,然后要在练拳时按用法向假设对手按招式对练,要达到纯熟准确,再后要在练拳时按用法的变化和假设对手的变化对练,随对方变化而变化,既要达到“于无人处若有人”重意不重型的境界”。再辅以太极推手,太极快拳的练习,必定能有所体会。
二、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太极拳不靠力气的强大,而要求采取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对敌采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先处战地而待敌”,避实就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不守,守其所不攻。“以静制动”具有头脑冷静,利于战术技巧的发挥;根基稳定,不使敌有可乘之机;观察对手攻击动作清楚,以逸待劳等优势。太极拳发人是取胜的必要手段,它的有效条件是打实,即双手搭在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按实,才能发放。以静制动时,可化实为虚,使其落空,再击其劲尾。如对方在我前胸猛按,我用腕稍引,使其落空,再加力助之,对方将失重前仆。避实就虚,就是避开正面锋芒,从侧面进攻。因敌变化而变化。太极拳有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所谓以静制动的静,绝非静等挨打,是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同《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当敌将动时,我则先走一步,置敌于被动。先控制“劲源”、打闷劲,使敌人不得发力。万一不能奏效,则随之乘势借力,化引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全力”发之,敌必不支。在推手时,有意让对方先发力,这样就有利于借力制人,若对方不先发力的话,就以静待动,诱之以利,引其先发,其目的在于意在人先,引进落空,后发制人。在对方向我进攻时,使我身体松柔而不受其劲力的作用,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动把攻来的劲消耗掉或转移出身外,避开对方发劲的锋芒,不可迎面相顶,不给对方发放的机会,即“避其锐气”;要打其薄弱环节,即截劲的腰;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及时准确发劲还击,即“击其惰归”。
当然,冷兵器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太极拳的技击用于战争将无大用,但它会像拳击、柔道等奥运项目一样,为和平、友谊奏出新的篇章。重要的是太极拳的动作均源于技击,如果不懂技击,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太极拳的劲力。着对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将会有所削弱。望所有太极拳爱好者明于此理。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