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有调节运动系统作用

浏览 8

(一)推拿调节运动系统功能的可能途径1.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和局部软组织与关节的营养状态,促使损



(一)推拿调节运动系统功能的可能途径

1.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和局部软组织与关节的营养状态,促使损伤的修复损伤组织修复的必要条件是不断地供给修复的原料,而养料存在于血液,运输于血液。推拿在损伤局部柔和、静态的机械刺激与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代谢,增加局部供血供氧,从而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2.解痉、消炎与镇痛损伤发生后,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人体骨骼肌将产生强力收缩。痉挛是过度收缩的结果和一种状态。过度和长期的痉挛将在局部产生压迫和牵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而产生疼痛。引起疼痛的另一原因是局部的炎症,伤科的炎症大多属无菌性。推拿能有效地解除骨骼肌的痉挛,并消除局部的炎症反应而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3.纠正软组织与关节错位推拿的最大特点是以术手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某一部位,推拿手法的拨动、按压、叩击、推捋等可改变软组织的位置;手法的扳、摇、拔伸等可改变关节的位置。因而,在明确解剖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伤情,采用有针对性的推拿手法是纠正软组织与关节错位的最佳方法。

4.分离与松解粘连,恢复运动功能运动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运动。运动系统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运动障碍。整个推拿过程都在运动,推拿的各种手法都使患者的软组织或关节产生一定的被动运动。因而推拿是有效地帮助恢复运动功能的好方法。

(二)推拿对运动系统作用的现代研究

在谱上,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推拿的文献检索,发现推拿适应证集中于运动系统,尤其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和四肢软组织损伤为主。其论文数约占整个推拿论文的40%左右,说明其为推拿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而且,对其研究涉及面广,不仅有相关的解剖、生理、生物力学等基础报道,还有诊断、多种手法治疗与疗效评判等内容,但以临床手法治疗最多。

肌电图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该指标在临床运用较多,如发现采用骨盆牵引法、抬腿压腿法、脊柱旋转法、后伸腿压腰法等推拿正骨手法后,能使腰椎间盘病患者腓肠肌内、外侧头最大收缩时的电位峰值明显升高。其他报道也支持推拿具有促进损伤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

对照电针、推拿和红外线理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肌肉的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指标前后的改变,发现三者均有一定作用,尤以电针和推拿促进萎缩肌肉恢复效果显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电针可导致肌肉肿胀,且患者难于长期坚持,推拿无副作用,又能长期坚持,结合损伤中后期酶活性的恢复,认定推拿组效果最佳。在另一项运用电针、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末梢及运动终板形态恢复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电针和推拿(揉捏、点按等)均有显著疗效。

在研究推拿对骨骼肌的作用方面,有人观察了推拿加腰背肌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K(肌酸肌酶)、LDH(乳酸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及VAS疼痛指数改变,发现多种推拿手法,如揉、点按、拨、拿、拍打等配合腰背肌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从而增强骨骼肌承受负荷强度和抗缺氧耐力水平。

为弄清推拿对软骨的修复作用,有报道以家兔为标本,使其超常规大强度运动,以造成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发现造模后,IL-1(白介素)、TNF(坏死因子)、PGE↓2(前列腺素E2)的含量均明显增高,提示软骨持续损害,但经推拿后,这些物质含量下降,从而推测其能对关节软骨基质产生保护作用。

椎间盘内压与椎间盘突出密切相关。降低椎间盘内压,促使髓核回纳是过去推拿治疗腰突症的重要机理。但近年,有在尸体上模拟腰椎旋转复位法,动态观察髓核内压的变化,结果,手法过程中,内压不但未降低,反而逐渐增大,至极限位时,内压最大,与手法前比较压力升高明显(P<0.01);同时多例腰突症治疗前后的CT比较,也否认了推拿能使髓核回纳的观点。但拔伸类手法却能影响颈椎的盘内压,有使其下降的趋势,10kg较5kg力降低盘内压更明显。

脊椎小关节紊乱是脊柱病症常见的病理改变,推拿纠正小关节紊乱是推拿治疗颈椎病和腰突症的重要机理。有人在尸体上动态测定关节内压和关节位移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观察推拿整复类手法对颈、腰椎小关节的影响,结果发现,小关节错位后,本身存在复位趋势,而推拿旋转扳法能较好地纠正同侧小关节紊乱。

有人研究了肩关节在冻结肩时的受力特征和推拿的关系,发现正常情况下,臂自然下垂时,臂重大部分被肩关节盂承担,冻结肩时,肩关节受力较正常肩关节时增大,且由于局部的粘连,形成一与肌肉收缩力方向相反、力量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力的阻力。推拿临床的各种治法原理正在于纠正这种阻力,但用力过猛的扳法不但不能有效消除其阻力,还可因新的损伤而加重粘连。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