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神探”刘持平用残缺指纹找真凶(图)

浏览 8

  神探档案――指纹神探刘持平:从蛛丝马迹中还原真相

  神探谈刑侦

  法制网记者于呐洋

  神探档案

  刘持平,1952年出生,1969年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1973年复员进入警界,多次立功,32岁成为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直到今天。从警30多年,参与2000多起重大案件的侦破,从没有失过手,被誉为“指纹神探”。

  刘持平是中共江苏省第十七届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刑科协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公安厅首席刑侦专家,多次作为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赴各地研究重特大刑事案件。同时,兼任中国刑警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6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中华指纹技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早于‘四大发明’的一项伟大创造。”刑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持平说到指纹,一肚子的知识就像打开了闸门。他说,我国最早在唐代的法律中就明确规定,指纹是人身鉴别的证据之一,这比西方早了800多年。

  研究了30多年指纹的刘持平已经是国内指纹方面的权威专家,参与了2000多起案件侦破,被誉为“指纹神探”,但他谦逊地说:“指纹太神奇了,我们对指纹的不了解远远多于我们对它的了解。”

  以一枚枚残缺指纹找出真凶

  十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常州市某银行的经济民警李某向同事王某的头部开了一枪后,又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当场自杀。李某和王某是朋友,李某为何要向好友开枪令人不解。

  刘持平接到案件,检验发现,李某的指纹极度异常。

  “李某10个手指上面一共有4个弓形纹,2个反箕,4个正箕。这种指纹的组合,是一种高度异常,在理论上出现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三,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组合。”刘持平说,我通过他的指纹当即断定,李某染色体异常,患有男子睾丸发育不全症,不能生育,而且无法医治。这类患者容易导致性格脆弱,当遇到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时,他们比别人更易产生精神障碍。

  随后,侦查人员了解到,李某结婚多年,不能生育子女,他妻子又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其后父亲和岳父又相继去世。案发当时,他正为领养女儿的户口而烦恼,重重压力之下,李某思想崩溃,酿成悲剧。

  “一个人神经方面的缺陷,一定会在指纹上有所表现。这起案件的侦破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指纹解读胚胎期神经发育的问题,是运用指纹实证先天遗传素质的经典案例。”刘持平说。

  “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全世界人口中,没有两枚指纹是相同的。”刘持平说,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司法部门都把指纹作为“物证之首”。

  正因为指纹具有唯一性,很多对指纹技术不了解的人都会这样想:在每个作案现场,警方根据现场遗留的指纹就能够轻松破案。

  刘持平说,其实,警察在犯罪现场普遍获取的指纹都是局部或模糊的指纹。不法分子因为手指的动作、承受客体外表的形态与光滑程度、手指与承受客体表面不同附着物及形成指纹时的作用力大小等各种复杂因素,形成残缺不全的,局部或大部模糊、变形的指纹。

  这种现场指纹可否作为个体鉴别的依据?刘持平解释道,每一个完整清晰的指纹上有100个至120个细节特征。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认可有12个以上细节特征具备鉴定条件的标准。我国一般认为有8个以上细节特征的具有鉴定条件。各国指纹检验机构都认为,如果一枚指纹的细节特征低于设定的临界线,通常认为这类指纹不具备进行科学鉴定的基础。

  然而,在刘持平30多年的指纹破案生涯中,所面对的常常是这种缺乏鉴定条件的指纹,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找出了真凶。

  2001年7月,常州发生一起分尸案,现场没有关键物证,只留下了半枚指纹。刘持平运用独创的学术理论,硬是凭着这么点模糊指纹,不到24小时就查实了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刘持平不仅通过指纹鉴定找出了众多真凶,还通过指纹鉴定正确地否定了3起错拘、错判的凶杀命案,其中一名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判处死刑,刘持平用精湛的鉴定技术为他洗清了不白之冤。

  利用专业优势开发指纹潜质

  现在,随着高智商作案的增多,在很多犯罪现场,指纹遗留得越来越少,传统的指纹破案方式是否过时了?

  “当传统的指纹技术与现代的计算机结合后,其生命力正如一棵常青树,日益展现出它的魅力。”刘持平说,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公安系统指纹库的作用已日益显现。解放后,公安民警为了识别犯罪嫌疑人需要走村下乡、挨家挨户地去比对,费时费力。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靠人工查询指纹工作效率很低,平均每人每天仅能查询100至200份指纹档案。而现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就能在几分钟内自动比对几千万份指纹。指纹网上比对,让罪犯无藏身之地。

  常州市公安局早在1992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参加研制并应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地市级公安机关。“近年来,常州市公安局每年通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破获案件达到几百起,正因为指纹技术的精确,所以才能实现‘精确打击’的目的。”刘持平说,其实指纹技术不仅是用来打击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指纹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医学、体育、为民服务等各个领域,比如,个性化电脑、银行卡、门禁系统等的识别很多都用指纹,快捷准确。

  听着刘持平的话语,能感受到他对指纹的理解已经不仅限于公安破案,而是把指纹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我认为,在各方面广泛运用指纹,能更好地为社会、为科学做出贡献。而公安机关则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发这一领域的潜质。”

  刘持平先后发表了《指纹的奥秘》、《眼睛虹膜纹络识别技术探析》、《指纹无谎言》、《指纹中的数学》、《中国原始指纹画的发现与研究》等专著和论文,将中国运用指纹的历史上推了二千年,定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2008年伊始,刘持平历时3年,数易其稿的译著《世界指纹史》出版。本书的原著是德国指纹史学家罗伯特・海因德尔所著的《指纹鉴定方法的体系与实践》德文版本,约32万字。译著的出版发行对从事指纹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得到了学术研究机构的高度评价。

  刘持平曾经有个遗憾:“我国是指纹学的发源地,是世界指纹技术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腾飞的现在,却没有途径向国人和世界展现这门优秀的传统学科。”在刘持平多年的积极努力下,在两代指纹学者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4月20日,国内唯一的指纹主题博物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在江苏警官学院开馆。从指纹的历史到现代指纹技术的发展,博物馆通过1500余件实物和1000多张图片揭示了指纹背后的秘密。

  “目前,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指纹博物馆,我希望通过它能把中国的指纹技术更加发扬光大,更加普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持平说。

  历史永远记住第一

  神探讲述

  我1973年从济南军区147医院复员后,到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刑警队担任侦查员。当时,常州市公安局刑警队只有1台相机、两名法医、两名痕迹检验人员和1名警犬训练员,这就是全部配备。

  1976年,作为文革中公安部恢复重建刑事技术队伍的首批调干生,我到中央第一民警干校(刑警学院前身)学习痕迹检验。我们当时的学习有两个任务,一是学习刑事侦查痕迹检验的专业知识;二是学员回当地后要承担恢复和重建公安刑事技术队伍的重任。现在,大部分同学仍旧在这条战线工作,很多都是各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专家。我就是从那时起和指纹学结下不解之缘的。

  指纹学发源于中国,但在中国普遍运用上千年后传到西方与现代生物学、统计学等结合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万国技术,也成为一门科学。而我国在建国初期,指纹学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在世界上却处于落后地位。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在全国指纹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我国指纹学的研究已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公安系统也有一支近两万人的专业化指纹队伍,他们在侦破案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指纹管理工作经历了手工管理、计算机半自动管理和全自动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回顾我国公安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的发展,有几个难忘的历史第一次:

  “八五”期间,公安部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研究开发列入攻关项目,分别组织清华大学和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常州市公安局,北京大学和上海市公安局,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和南昌市公安局合作开发了三套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1992年,在江苏省公安厅的积极支持下,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系统”,1996年该系统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常州市公安局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这个系统的公安局。

  1994年4月11日,常州市公安局边研发边试用,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仅用58.2秒,认定1989年发生在常州市某盗窃案现场的指纹是犯罪嫌疑人薛某所留。该案成为我国运用该项技术成功侦破的首个案例。

  1999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全省联网,有力地提升了江苏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

  2000年3月10日,常州市公安局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网上远程检索功能,直接认定1999年发生在南京市一起重大盗窃案现场的指纹为犯罪嫌疑人牟某所留,成为我国指纹技术网上侦破第一案。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金盾工程的重要分系统之一,已在全国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普遍应用并实现全国联网。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些第一,因为它印证了我国公安机关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技术发展的历程。

  据各地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共存有犯罪嫌疑人十指指纹档案数千万份,犯罪现场指纹近百万枚。利用指纹破案占破案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指纹技术始终承担着攻坚克难的重任。

  法制网记者于呐洋采访整理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