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确立的史馆修史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

9 查阅

唐初确立的史馆修史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

参考答案: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皇帝直接控制下的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任监修。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握,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史的定制。史馆修史可以集合众人之力,充分发挥各个史家的特长,同时能够得到政府财力物力的支持,因此能用较少的时间修出较多的史书,如贞观年间一共修出8部正史。但是史馆修史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人多而缺乏主见,嘴杂而不敢直笔,监修官任意干预,十羊九牧,其令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