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 (2006年真题)a

16 查阅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 (2006年真题)
a 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甲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 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 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1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 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参考答案:

c

选项a错误,甲一开始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过程中遇到被害人家里的小孩,于是接着又实施了欺骗行为。但是,被骗人由于缺乏行为能力,不可能具有处分地位与处分意思。甲最终取得财物并非因为被骗人处分财产,而是违背被害人意志直接转移财物的占有,成立盗窃罪。在这里,甲的欺骗行为缺乏取得财物的直接性,仅是盗窃的帮助行为,为建立自己新的占有发挥了排除障碍的作用。选项b错误,甲隐瞒不支付价款的心理事实,令售货员拿取项链给自己。该行为虽然属于欺骗行为,但售货员给其项链并非基于处分意思处分财物,因而不成立诈骗罪。甲趁售货员不注意而将项链放入口袋的行为,符合盗窃罪要求。由于项链是较小的财物,将其放入口袋时便已排除他人占有并建立自己新的占有,应认定为盗窃罪既遂。之后,售货员发现丢失项链,一把抓住甲,属于在甲未建立稳定占有时意图挽回损失的正当防卫行为。甲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使用轻微暴力夺路而逃。由于此处的暴力并未达到压制一般人反抗的程度,因此不能适用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该行为没有侵犯新的财产法益,仅发挥了稳定不法占有状态的作用,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综上,全案仅成立盗窃罪一罪。选项c正确,甲隐瞒不支付价款的心理事实,要求乙拿取香烟时,乙并不具有处分意思,因而不成立诈骗罪。甲后来趁乙不注意对调香烟的行为使自己在财物支配状态上具有优越性,被害人无法认识到财物已经转移,因而丧失了占有,该行为成立盗窃罪。甲后续的欺骗行为只是保护前行为而获得财物,未侵犯新的法益,属于事后的不可罚行为。本案应成立盗窃罪一罪。d错误,甲趁乙不注意替换美元的行为已经取得了财物,成立盗窃罪既遂。后续的欺骗行为仅是掩盖盗窃事实,乙未发现替换事实而让甲离开,并非处分财产给甲,因而不成立诈骗罪(针对返还请求权的诈骗)。后续欺骗行为未侵犯新的法益,成立事后不可罚行为,本案应认定为盗窃罪一罪。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