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新课程标准高考撩开面纱——访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
□体现新课标教学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进入实验。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明年这4个省区的高三学生将作为新课程方案的第一批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近日,教育部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已经出台,4省区的新高考方案也陆续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参加新课程改革的省区逐年增加,2005年新增江苏,2006年又增加了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和辽宁5个省市,到目前共有10个省市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涉及的考生大幅度增加。这次新课标高考大纲及4省区的高考方案的出台,不仅关系到4个省区明年的高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新课标高考的走向。新课标高考怎样考,新课标高考方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仅实验区的考生、教师和家长十分关心,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
新课标高考大纲呈三大亮点
记者: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下,教育部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已正式出台,比起现行的高考大纲,新大纲有哪些特点?
应书增: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而新的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选考内容基本上在选修的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内容虽是选修,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话,也列入必考范围。例如,物理学中的力学、电学,是理科生具备完整的物理知识所必需的,是应该掌握的,尽管它们有可能是选修内容,但也将其列入必考范围。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跨模块做题怎么办,选考题目做多了,分值如何计算,这些都是考试中应考虑的问题,应当在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中解决。
其次,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小,因为他们只选几个少数的固定模块。新大纲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它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可考可不考的内容不考。一句话,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第三,新大纲吸收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拿物理学科来讲,观察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理科生,要创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现问题。举一个例子:早晨、中午、傍晚看到的太阳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早晨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中午看到的太阳则是白炽的,傍晚看到的太阳又是红色的,如果能够发现这些现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这样才具备探究的能力。新大纲更多地要求通过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正体现出新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还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到各省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在最低要求之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处理好新大纲与新课标关系
记者:从新课标高考大纲的特点可以看出,新大纲与新课标关系密切,那么如何把握、处理新大纲与新课标的关系呢?
应书增:新大纲与新课标教学虽然关系密切,但又有不同。从教学的角度看,新课标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从高考的角度看,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录取率一般在60%左右,并且高校层次也有不同,因此,要求高考必须具有区分度。然而,德、体、美、劳等方面目前难以有客观统一的量化评价标准,高考成绩现在仍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标准。新课标教学是普适性的,可以程度地实现多样性和选择性,但考试要体现区分度,体现选拔性,因此这种大规模的考试在体现个性化和多样性上,有它的局限性,必须照顾大多数,很难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是统一考试天然的缺陷。但统一考试也有优点,在同一考试的范围内是可以衡量的。今年在新大纲制定过程中,各部门配合很好,个性化教学与高考方案达成了一种妥协,整体上来说反映较好。
新大纲与新课标教学还有一个不同,中学教学有一个过程,即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进而举一反三。但考试可以不考虑这个过程,只看最终获取的知识及所掌握的能力,就如耕种,教学要管耕地、浇水、施肥、播种、除草,而考试仅管收割。因此,教学有充分的时间,比如语文教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但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或两个半小时,时间很短,题目有限,不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考到,只能进行抽样,至于抽样是否合理是一个技术问题。
新课标教学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有很多方面,但高考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新课标教学改革是否经得起高考的检验,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
四省区新方案正逐步实施
记者:山东、宁夏、广东、海南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2007年高考将迎来第一批新课程考生,到目前为止,4省区新高考方案进展情况如何?
应书增:2005年12月中旬,教育部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4省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对4个新课程实验省区各自的高考新方案统一审核后,于2006年4月正式批复,2007年高考将按新方案实施。
广东省实行“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X”方案。“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只考新课标的必修课内容,力求达到为考生减负的目的。“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任选一科。
山东实行“3 X 1”方案。“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报考文史类、文科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类、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的考试。“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
海南实行“3 3 基础会考”方案。“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英语;另一“3”是指文科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基础会考”,文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理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宁夏实行“3 文综/理综”方案。“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记者:广东新高考方案在考试内容上是否会重复,会不会加重考生的负担?
应书增:广东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则文科考生有可能不选理科,理科考生可能不选文科,为了避免出现偏科现象,所以要在文科基础中体现出理科的知识,理科基础中体现文科知识。理科知识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没有理科知识是有缺陷的,作为文科考生也应该具备基本的理科知识。同样,对理科考生而言,文科知识照样不能忽视,实际上这些问题本应在中学阶段解决,但事实上是不行的,如果只考文科而不考理科,或只考理科不考文科,会造成大面积的偏科。因此,为了解决偏科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如果偏科问题在高中新课标教学中解决了,高考就可以不承担这么多的任务了。
记者:海南高考新方案,只是在基础会考中体现文理互补,而基础会考又是高中毕业的一种水平考试,这样会不会出现偏科?
应书增:应该不会出现。基础会考是海南省统一命题的,基础会考的考分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成绩总分,因此,还不至于出现偏科现象。偏科问题会涉及考试公平,如果学习的科目不一样,考生的起跑线就是不一致的,学习时间分配不一样,容易造成考试的不公平,所以在制度上要保证公平公正。
记者:我们看到,比起高中新课标教学中的大量的选修模块,4省区新高考方案中,具体到每张试卷,涉及到选修模块的比重较小,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分值也不多,现在大概能占到多少?如果分值太少,考生是否会选择放弃选考内容?
应书增:以总分150分计,保守的说法会认为,现在选修的内容会占到15分左右,乐观的说法会认为,可以达到20或30分。这是一个很敏感的线,如果选修的内容分值太少,确实会使一些考生选择放弃学习选修内容。关键是平衡,多少分才能使其不放弃,必须把握分寸,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既然学了,就不会放弃的,除非根本就不上选修课。
新课标高考大纲将逐步完善
记者:作为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新课标高考大纲,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应书增:从各方面反映看,新大纲是成功的,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检验了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应该说,没有新高考的检验,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不完全或不彻底的。当然,新大纲主要还是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制订的,它肩负着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重任。从目前来看,新大纲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与高中新课程的衔接上。比如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体系,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也就是说它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而不以通史形式编排。一般来说,专题学习或断代史研究到了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以通史形式学习为主。在新大纲中,历史科目试题还是按照通史编制的,这种矛盾冲突应该及早解决,这些是以后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
记者: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的新高考方案中,都把综合素质评定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被记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定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应书增: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这是完善考生评价体系、避免把考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尺度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全社会诚信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社会诚信度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个别地方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区分度,在录取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国外的考试中,除了考试成绩,校长和老师的推荐信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国内这样就不行。这些问题不可能一朝一日解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新学期刚刚开始,高三学生已经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本届高三学生是新课改后首批参加高考的。同往年相比,明年高考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广东明年高考具体考什么内容、什么题型都尚未正式公布。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不少毕业班老师都觉得少了复习方向标授课有点茫然,而学生们反而没有太多的担忧,觉得经过三年适应,如今是“有备而战”不必太紧张。
国家出台新课改实验区高考方案 方向题目变化大
学生信心满满:已适应新教材无须担心
据了解,广东从2004年纳入国家高中新课改实验区,本届高三学生从高一就开始使用新教材,他们将是首批参加高考的新课改学生。国家目前已经出台了2007年新课改实验区的高考方案,但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补充说明仍未出台。而由于各校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师生们只能一边复习,一边观望补充说明的出台。
作为第一批参加新课改高考的学生,他们是否感觉到压力呢?学生小张说,作为理科生,从高一上课就用新教材,感觉新教材很多方面比过去都有创新,更注重对文字表达、自主探究的培养,并且课堂内容也与生活联系更紧密,因此,通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有不少体会,逐渐形成这方面的观念,相信也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并不担心新课改后的高考。“其实没什么,反正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学的,高考也就是考我们学的东西,不用担心太多。”
“这反而是个挑战!”高三学生方嘉熙说,最近几次语文小测验,发现做起题目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有些主观表达方面的考察还需要多花点心思,这反而激发他的斗志,更多投入到语文复习中。
记者从其他中学了解到,虽然是“第一批吃螃蟹”,但高三学生大多不感到慌乱,都认为三年都是按照新教材学习,能适应高考新方案,只要听老师的去复习就行,今年高考虽然有大变化,但并不担心会影响自己成绩发挥。
老师有点茫然:涉深水过河心里没底
尽管大多数科目已经进入首轮复习,但很多带毕业班的老师还是“心里没底”。不少老师担心地说:到目前为止,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补充说明仍未出台。如今连每科考什么内容、怎么考这些基本情况都还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就如游戏规则还没制订,就开始游戏了”,所以复习起来有点茫然,只能一边复习,一边观望补充说明的出台。
记者采访中得知,目前在不少高三老师之间,各科2007年高考的具体方案都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的说这么考,有的说那么考,但谁也不能确保哪种版本最准确,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新课改理念、国家高考方案、各方进展进行的分析。
不少老师坦言,如今这个状况,连“摸着石头过河”都算不上,只能叫“涉深水过河”,很危险。
也有老师认为,广东针对明年高考方案的“补充说明”对自己组织复习影响并不大,反正按照国家公布的考试方案来指导复习,省里的补充说明怎么都不会超过国家的考试方案,关键是针对学生实际特点去组织复习,而不是一味追逐考试热点、重点。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老师目前的重心不能放在那里,而应多想想怎么样在复习的时候贯彻新课标理念。
广州市教研室:万变不离其宗不必紧张
记者昨日了解到,广东省教育厅考试中心有关人士表示,关于2007年高考新方案的补充说明,目前仍在研讨制定中,尚未确定何时出台。广州市教研室有关人士表示,针对一些老师的担忧,目前市教研室也尽力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对高三各个学科复习都作了具体的近期指导。
广州市教育科研所中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国霖表示,补充说明还没出台,引发一些老师在复习中的担忧,其实是传统的“以考定教”思维作怪,新课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果像过去一样,把考试内容、形式早早确定,老师都蜂拥抓重点难点去指导复习,这不又回归过去“高考指挥棒”上了。老师只要按照新课改理念去教学、去复习,培养学生掌握了新课程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根本不用担心,不管到时候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资深老师分析新方案 题型灵活难度增大
尽管目前广东省关于2007年高考新方案的具体补充说明还未出台,但根据国家新方案已经开展的几次全省统一测试以及已经公布的一些信息,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已经对2007年高考变化有了大体掌握。记者近日专访部分老师,请他们对明年高考几门主要科目与往年对比分析,并对目前高三学生的复习进行指引。
语文:新增“探究”和选考
执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曾湖仙分析,2007年高考语文将新增“探究”题型,强调个性化阅读,目前复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加强。同时,在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考察方面,新增了“准确、鲜明、生动”的标准,这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严谨,尤其是今年作文错别字一个扣一分,而往年错三个才扣一分,所以一定要强调书写清晰准确。同时还新增了选考内容,选考分为两组,一组为文学阅读,一组为实用文类阅读,其中实用文类的阅读,是2007年高考年首次尝试,目前也没有现成的题目给学生训练,大多都是老师自己来编写,难度较大。
英语:要多掌握1000个词汇
广东实验中学高三一位英语老师介绍,广东省考试中心7月份专门向各校公布了一个2007年英语高考题型讨论稿,供大家探讨补充,如今还没最终确定,各方对其中的一些地方存在争议,还没有一个最终确定的统一意见。但不管怎样,2007年英语高考难度肯定是增加了。
根据该题型讨论稿,2007年高考英语题型变化大,传统单选题取消变成语言结构题。作文的变动,以前25分,如今变成40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型写作,第二部分是读写结合。
另外,2007年英语高考,要求学生掌握词汇量3500个,而过去高考只要求掌握2500个,词汇量增加了1000个。
政治:重生活不空谈逻辑
广雅中学政治科组长、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林金桦分析,2007年高考政治难度将变大。一是因为内容增加太多,二是因为考察侧重生活化,对当前学生来说还不太容易,这要求他们必须投入生活、必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过去在课堂上听听背背,填鸭式的教育和接受就可以,如今不行了。
该学科考试将新增一大模块,名为“文化生活”,强调的是精神文明,占了整个高中政治课程四分之一的内容,而这个全新的内容在过去从没学过。它强调生活逻辑,要从生活角度来谈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思考问题,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强调理论逻辑。所以在复习中老师也强调学生平时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了解身边时事,关心社会动态,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政治书”。(中新网 祝勇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