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

浏览 7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 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体恤  和煦  勖勉  酗酒滋事  面面相觑
B.崎岖  旖旎  菜畦  歧路亡羊  按图索骥
C.屹立  自缢  吞噬  主观臆断  恃才傲物
D.磐石  蹒跚  盘桓  心广体胖  龙蟠虎踞
2.下列 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言不由衷  退避三舍  无功不受禄
B.风靡  乔妆打扮  毛骨耸然  远水不解近渴
C.暮霭  心灰意懒  稍纵即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落寞  扪心自问  颠沛流离  事实胜于雄辩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三个代表”宣读团的报告,见解深刻,发人深思,语言也很__________。使广大干部群众真
正认识了“三个代表”的精髓。
②学习李杜的诗歌,要在反复__________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他 的作品,领会他 的艺术风格。
③人的体质需要锻炼, 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__________不管是在野外,__________在厂房里劳
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调剂。
A.精当  吟诵  因为╱还是    B.精辟  吟颂  因为╱还是
C.精辟  吟诵  可是╱或者    D.精当  吟颂  可是╱或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一段时期,“非典”似乎已销声匿迹,但是医学专家反复提醒,这种疾病可能只是暂时消失,
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B.一直以来,对网吧的治理很难取得显著成效。这样无形中助长了一些经营者的嚣张气焰,对 家的
规定更加熟视无睹,屡屡违规。
C.叶圣陶先 说,苏州园林是我 特别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
顺。
D.刘慧卿因参与“*”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诛
笔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
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我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
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D.我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治理教育
乱收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6.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自从我 新疆巴楚伽师间地区、云南大姚地区发 地震灾害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 活甚是关心
,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9月14日,该犯与两个哥 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风高之机,潜入博
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八间,有五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迫
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隐私保护与法治文明
王歌雅
随着我 法学界对隐私权问题研究的深入,有关隐私权理论的架构日趋成熟,并日益形成严谨完备的
体系:首先,隐私权的界定日益廓清。隐私权应界定为公民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不被窥视
、窃听、刺探、披露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其次,隐私权的范围具体明确。它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
、私人空间。私人信息,指与他人无关的个人资料。再次,隐私权的救济措施完备具体。对隐私权予以
救济,须把握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救济措施。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
上实施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救济
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和支付精神赔偿金等。第四,隐私权的
相关法益冲突得到平衡。一是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知情权,通常被界定为自然人有权知道他应
当知道的事情的权利。其具体内容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法定知情权。当知情
权得到满足时,必然会触及他人的隐私权,即某一当事人所要实现的知情权的内容,恰恰是另一当事人
的隐私权所要保护的内容,从而形成权利的对撞。为协调权利冲突,将权利的损害降至最低点,有必要
在谨慎、公允的前提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而使知情权得到基本满足。而满足了知情权须以尊重和维
护隐私权为前提。二是平衡隐私权与公开权的冲突。公开权,通常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肖像、角
色的拥有、保护和进行商业利用的权利。公开权实现得越充分,隐私权所保留的空间就越狭小。但公开
权是否行使以及在何种范围内行使,只能由权利主体自行决定,他人不得僭越;否则,便构成对他人隐
私权的侵犯。
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界定在民法典中,既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也是法制进步的标志。其社
会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凸现了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无论在社会领域,还是私人空间,人格尊严
的享有及不被侵犯均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法律通过保护隐私权来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保障其内心
安宁和精神愉快,体现了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怀。二是显现了人格权立法的稳步发展。隐私
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已属不争的事实。以法律的形式将其明确规定,既完善和发展了我 的民事立法
,又使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这对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实现对公民隐私权利
的高度尊重是有积极作用的。三是弘扬了尊重隐私的良好风尚。尊重隐私和保护隐私,既是道德的要求
,也是法律的要求。通过法律的警示功能和强制功能,可以使尊重隐私逐渐内化为我 公民的内心信念
和价值判断,内化为他 的法律责任和人文精神,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2003年4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各项中有关“隐私权”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
B.隐私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力。
C.隐私权是在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方面享有的独立人格。
D.隐私权是不被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的人格尊严。
8.下列有关隐私权、知情权、公开权、保护权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隐私权就应该享有保护权。
B.隐私权和保护权是一种权利的对撞,不可协调。
C.公开权和隐私权利益关系成反比。
D.公开权和知情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个人的隐私方面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受到了他人的侵害,从而使自己产 了损害后果,隐私权
才得以救济。
B.为使知情权和隐私权得以协调、缓冲,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二是要在谨
慎、公允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
C.隐私权的界定,是法制进步的标志,法制文明的体现,是对我 民事立法的完善和发展。
D.保护隐私是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也是对人格权立法的推动,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满足知情权必然干涉别人的隐私权,而超越权利主体行使公开权则是对权利主体隐私权的侵犯。
B.隐私成为一种隐私权,这是法律的一种进步,也是历史性的进步。
C.我 法学界对隐私权的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讲业已成熟且形成了严谨完备的体系。
D.隐私权在民法典中的确立,体现着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怀,享有隐私权也应负法律责
任。

三、(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 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
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
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 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
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
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
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
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 所知也。客见
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 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
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 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
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 者必有死,
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
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
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 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
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
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驩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
C.先 为客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  趣:同“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 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    ②而余亦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①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陈涉乃自立为王
D.①敢不奉教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 之言,敢不奉教焉
D.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的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 的政权,三是齐王被
秦、楚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
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
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
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大胡子录入
A.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
鸣狗盗”之辈。
C.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 倘若凭靠自己的 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
最终制服秦 。
D.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 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重复使用了“期”字和“巴山夜雨”这个短语
,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⑵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九州 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
亥杂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芦  苇
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 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 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
,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 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
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
活不过来。
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 成片成片地 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
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 就已经在这儿 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
一次。它 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
切着它 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 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
地啊。它 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 长成一棵挺拔的芦
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 整
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 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
亲说,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物价瓣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 永远离不
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
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 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
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 朝廷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
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
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
。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 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
弯着 长的芦苇?
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 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
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 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
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
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
润着幸福的胸膛。
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
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
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 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 出
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选自《散文选刊》2003年第7期)
19、原文第三段中“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
大的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什么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
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
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首段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放在芦苇的对立面上,更突显了芦苇顽强的 命力,展现了其不
屈的气节。
B.《诗经•蒹葭》中诗句的引用,既写了芦苇的纤柔之美,更体现出作者已把她看成诉说衷情的对象
。芦苇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经有了情感,有了灵性。
C.文中多次写到了“父亲”。通过这个具有哲学思想的物,我 两方面可以体会到“我”的幼稚,另
一方面则可以感受到 活的博大精深。
D.文章的最后一段内蕴丰厚。含蓄的语言揭示了人类来自于泥土,最终又将归结于泥土这一事实。
“不知道我的身体能 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一句,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还升华了文
章的主题。
E.作者在文中托物寓意,写芦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写人,芦苇的品格也正是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
劳动者的品格。缘于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的思想内涵显得丰富而深厚。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个对偶结构,作“画卷”的修饰语。(2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 人民在这奔腾无羁的长江边,展开了
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一段话有一些语病,请将修改结果写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本栏目面向高中语文教师诚招种类优秀作文题目。题目要求贴近实际,符合近年高考命题趋势为宗旨
,尤以既能激发学 写作积极性,而且又利于张扬学 修改的题目为佳。务请赐稿。
⑴删去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⑵①将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5、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
,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6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非典”流行期间,香港一位心脏科医 染上了“非典”并被送到了隔离病房,脱险后,这位医 接受
了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病房里,想了些什么?医 沉吟一会儿说,想的最多的是
,要把众 中最重要的事和一般的事儿分开,先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记者追问,你 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
么呢?医 答:和我的家人在一起。
医在病重时对 命的思考,传达了一个直白而简陋的真理: 命里程中的事情,犹如邮局里的邮件,是
有轻重缓急之分的,是可以据此排序的。人 有涯, 命也必有大限。活着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铁
闸似的死亡矗立在深邃的尽头,便使 命显得异样的美丽和时不我待的紧迫。因此,我 必须把那些最重
要的事情抓紧做完。
那么,什么是众 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呢?该怎样才能做好这最重要的事情呢?请以“ 命中最重要的事
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 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
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答案
1-13题 D B A C D C D B A C B A D
14、D  “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一句说法有误。
15、B  “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非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
16、①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貌。
②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17、⑴重复使用“期”字,旨在强调滞留在外,前途未卜的愁苦;(2分)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
出,更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
结合。(2分)(或第一次旨在渲染离愁与相思,后一次出现则是夫妻俩秉烛长谈的画面,追溯往
事,回味无穷)
18、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不拘一格降人才
19、比喻和拟人
20、AC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
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就乘车向西
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
如今他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
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
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
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
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
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
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
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
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
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
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
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
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
,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
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
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
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
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
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
,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
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译文:
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
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如果不
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
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