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使命与责任
——本报与北京大学4位院长举行座谈
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北大考察并与师生代表举行座谈。
本报特邀请当天陪同胡总书记考察及参加座谈会的北京大学4位院长,就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畅谈感受。
赵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陈十一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叶沿林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亲身聆听总书记讲话深感任重道远
赵辉:在校庆到来前一个星期,我得到胡总书记将考察考古学院的消息,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5月3日那天,我有15分钟的时间接待总书记,期间穿插着汇报和交谈,出乎意料的是,胡总书记对考古学很懂很内行。当我们走到一个展品前面时,他问我:这应该是马家窑文化,是不是距今5000年?后来走到一块西周甲骨前,他又停了下来,问我上面的字都认出来没有。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也是很准确的知识。总书记日理万机却能关注到这样的领域和细节,让我非常吃惊。
胡总书记重视考古学科,也对北大考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对我们很大的鞭策和鼓励;同时,我们也感到一种紧迫感,如何维持荣誉、保持和提升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相信,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北大考古的前途会更加广阔。
叶沿林:5月3日,胡总书记来到北大考察,我们都感到十分光荣。胡总书记的讲话,当时听了就十分触动,确实觉得内涵特别丰富。他说,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得到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支持,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充分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执著努力的一种鼓舞与鞭策。
王缉思:胡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全院师生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我们决心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抓住这个良好机遇,把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胡总书记要求我们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我的理解是:现阶段我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是党的十七大所规定的主要战略任务;当前维护国家利益,最重要的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促进国内和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弘扬爱国主义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促进世界和谐是相一致的。
陈十一:在北京大学全校师生欢庆北大110周年之际,胡总书记来到燕园,来到师生中间,使大家受到了极大鼓舞。我们工学院也向总书记报告了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进展。总书记来到北大考察,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总书记提出的四点殷切希望高瞻远瞩,为北大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对全国高校师生的鞭策和鼓励。我亲身聆听了总书记的发言,深感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以及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和我们工学院一定能够迈出新步伐,再创新辉煌!
继续弘扬“五四”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陈十一:“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继续发扬。北大曾经在“五四”运动中起到重大作用,现在,众多师生员工还在努力发扬这种精神。
如今,很多海归回国都是源于一种归属感,爱国情感发自内心深处,真心希望回来投身国家建设。工学院近来招聘了30多名教授,70%以上都是海归,他们都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拳拳的报国之心回到祖国,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祖国做一些贡献。
对于海归而言,“五四”精神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何在现在的形势下为国效力。中国正处在很好的历史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原始创新。
因此,我认为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提倡两个内容:一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服务;二是如何更好地引领科学,创造一流原原始创新成果。
赵辉:“五四”精神不是句简单的口号,爱国主义需要有深刻的内涵支撑,如果你不能准确地理解自己的历史,你的爱国就比较浅,就“爱不住”,或者不知道怎样去爱。
叶沿林:“五四”时期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最近几十年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显著提高了,但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方面,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担负自主创新的职责,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看国家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归或者具有这样视野的人才,都是国家需要的。“五四”时期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海归学者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就物理学来讲,中国的高等物理学起步于1913年,那时第一批物理学教师就是从国外回来的,起步阶段海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海归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情寄语有志于归国发展的学子
有针对地吸纳海归,现在回来时机
陈十一: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既要立足于在国内的土壤上培养,同时,我们也希望吸引高素质海归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科学是无国界的,服务却是有国界的。工学院自2005年重组后,根据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开始面向国际招聘优秀人才,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应聘。吸纳海归进入高等院校、各类研究所,让他们回国效力,这对于国家今后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
叶沿林:吸纳海归是必要的,但是要具有针对性。国际间的人才流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基干队伍已经成长起来了,前些年国家处于非常缺人的时期。但是,现在确实还需要一些领军人物,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过,虽然目前领军人物相当缺乏,但是也很难完全依靠从海外引进人才来解决。
国家对海归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海归首先必须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体系里。现在的中国是创业的好地方,有机遇也有挑战。海归回国创业,首先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开放交往的能力和办事的能力,中国有自己的社会特点,海归需要适应环境。
王缉思:现在大批的留学生出国留学回来再从事研究,是好的。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留学生出国之后做的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对国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这样即使他们回国之后,我们依然无法真真正正深入地了解外国;反而是中国留学生的研究加深了国外对中国的认识,而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也是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中外信息交流上鸿沟反而可能越来越大,对我国深入了解世界是不利的。
赵辉:国外生活的经历,让许多人了解到国外考古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的困难,这些困难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对我们有所启发。
考古学重建历史需要一步步地走,先要构建起一个考古学资料的时空框架,当框架建立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就要开始探究框架背后的社会。由于考古资料都是过去人们的物质遗留、是实物,很难一眼就透过它明白其背后的社会,因此,需要把隐藏在这些资料之中的历史信息提取出来并且系统化,通过它来说明社会的某一方面。提取这些隐藏起来的信息,就需要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这些研究领域,我们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同时对考古问题感兴趣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需要从海外引进,或者是把人才派出去再引回来。现在国家很重视考古人才,海归人才归国创业的大环境是好的。
畅谈四点希望 明确前进方向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把学问和学科做好,就是爱国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今天,大力弘扬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王缉思:我认为总书记的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冲锋呐喊;而在110年的长河中,北大师生的爱国主义,则主要体现在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复兴而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贡献一批又一批科研成果。
北大的爱国主义,来源于师生对中国国情与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科学与真理的无止境的追求以及把这种追求化为献身于祖国教育事业的恒久不息的热情。北大的爱国主义还来源于我们同外部世界的广泛交流。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研究如何吸取他们的优秀成果。通过平等自信的国际交流,我们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谦逊态度和宽阔胸怀同海外同行切磋学术、取长补短。北大的爱国主义决不是出自一时的感情涌动,不会潮起潮落,而是一条源头众多的大河,川流不息。
赵辉:爱国主义不是一味地空谈爱国,我认为把学问和学科做好,就是爱国。从长远来看,考古学对历史的研究会加强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当前,考古的研究刻不容缓,需要一直做下去,胡总书记表示,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需要考古学来发掘、整理和传承,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
陈十一:总书记的话很明确地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让我们感到很光荣,也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一定做好本职工作,力争使北大工学院成为国家工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未来工程技术科学、优秀企业家的摇篮,为国家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使学校的基础科学研究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如何创造一流学术成果
加强原始创新,平等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要着力强化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突出研究重点,加强协同攻关,不断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努力推出更多国内外、能够填补空白的原创性成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叶沿林:就物理这个行业来说,近几年国际交流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国际交流中,以前很多人是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或者个人能力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现在我们更多是代表中方集体或单位以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参与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这个转变在这几年实现了,因为有许多我们国家支持的中国科学家相对独立承担的项目做起来了。
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参加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合作,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设立高能物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并投入资金,由我国科学家承担技术含量很高的部分探测设备的建造并使之在世界水平的大装置上投入运行,平等地进行国际合作。这就不是靠个人,而是依靠我们整个队伍的力量和国家的技术能力。这些事情我们在10年以前都不太敢想,过去只能在由发达国家掌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然,我们要真正建设国际先进的实验室和培育国际影响大的优秀团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新老交替之后,现在自然科学行业的带头人都有相当不错的海外背景,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也懂得国际合作的方法和规则。
赵辉:国际交流对考古学很有必要。中国考古学很难为国外所了解,除了语言障碍之外,学术背景不同、资料特点不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同等等,都是造成困难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这种交流渠道会因为海归的参与而越来越宽,加速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过程。另一方面,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也需要走出去而不能局限于中国境内考古。随着经济能力的增强,我们也应当开始国外的考古学研究。比较研究能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要抓住中国文化的本质,了解其他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从这些方面看,海归相当于是一座桥梁。
王缉思:凡世界一流大学,都建立了对本国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有影响力的研究所、思想库,有的还同政府机构形成了“旋转门”式的人员相互交流,这对于丰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促进师生面向实际、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提高大学的国际声望,帮助很大。北大在这方面有很大潜力,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国际关系学院也愿意为此做出贡献。
陈十一:胡锦涛总书记希望我们加强原始创新,把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明确、清晰,非常重要。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觉得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定要以学科前沿为牵引,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解决国家重大技术瓶颈为最终目标,真正做到学科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并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发展。
如何造就高素质人才
立足国内实际,培养符合战略需求的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王缉思:我认为,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要提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发展中国特色的话语系统,并且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我们的研究成果首先要能够有说服力地解释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思路,而不要把主要力量用于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更不能离开中国的需要而研究国际问题。
陈十一:在讲话中,总书记提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如何造就高素质人才,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我觉得,建设中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应该是建立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使我们的人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在自己的领域中起到引领作用。中国现在正处在从大国变成强国的历史转折时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适应这一重大转变,一定要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转变成全面创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理论和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为国家输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
叶沿林: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托,我们这些年做了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就是建立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和模块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种做法既延续了国内的教学传统,也结合了很多国外理念。这是物理学院老中青结合起来做的一件影响比较深远的事情,当然还有许多要深化和完善的地方,但已明显体现出适合于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的。
如何培育一流优良校风
名作名课,将引领培养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校风。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叶沿林:优良校风是北大非常宝贵的财富。北大物理学科作为我国物理重镇,几十年来拥有一批名作名课,引领着学术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前些年新老交替的时候,我们特别担心优秀的教学传统延续不下去,现在一批科研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都在认认真真教书,在讲台上经过十年的磨砺之后成长起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很受学生欢迎。
我现在尽管科研和管理的事情很重,还是要全年讲课。过去当作不得已的任务,现在有了难弃难舍的感觉,不让我讲课我心里都觉得难受;不跟学生在一起、不和学生交流自己也会过意不去。不管多忙,讲课永远是第一位的,特别有成就感。
赵辉:对人文学科来说,需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名利。老一辈的先生都是经历了惨淡经营、筚路蓝缕的过程,一步步地走下来的。这种精神不只是对专业的热爱,更源自一股强烈的历史责任感。1952年北大率先成立考古专业,我们就处于不只做考古学研究而更要建设整个中国考古学的位置上,这是我们的责任。在选拔人才时,这种责任感尤其重要,它是决定能否融入这个集体的关键。
陈十一: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育机构,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工学院将继续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我们面临的一个很急迫的任务就是如何让这些学有所成的年轻学者成为能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栋梁之才。(徐璇子 李楠 厉晓杭 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