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龙2008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应试策略

浏览 6

猜题思路

08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在完形填空中也将得以体现。同时,08年高考(Q吧)命题将保持相对稳定,并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选题时应注重选取贴近考生、贴近生活、新颖的、时代感强的材料;设题时要注重考查考生英语(Q吧)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以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命题特点

第一、2007年考试说明对完形填空规定短文为200至250词,而实际文章长度为280多。而08年考试说明却取消了对完形填空文章字数的限制。事实上,近两年完形填空所选文章都已超出该字数限制,因此今年考试说明中取消了该字数限制,但在命题过程中会加以控制,试题总阅读量不会与往年有较大出入。去年英语首次使用山东卷,考生普遍反映偏难,猜测今年的难度会有所下降。


第二、文体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可能会突破单一的叙述文体,出现议论文、夹叙夹议等文体,但是要保证故事或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选项重点考查实词,以名词和动词为主(约15个);虚词常以连词为主(2个)。文章第一句不设空,往往对全文具有通领作用。选项以语境意义选择为主,语法选择填空极少;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方可作出正确选择。两空间最小词距为5个单词,最长为32个单词,每句中最多设3个空。所设空分布均匀,提供的选项为同一词性,同一长度。其中,名词为8个;动词及非谓语为7个;形容词为2个;连词2个;关系词1个。08年的高考试题也不会脱离这个标准。

下表是以2007年山东卷完形填空的设题和考查点分布情况

题号 36 37 38 39 40
考查点 动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动名词
题号 41 42 43 44 45
考查点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题号 46 47 48 49 50
考查点 动词 名词 连词 连词 关系词
题号 51 52 53 54 55
考查点 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第四、所选短文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短文条理十分清楚,文章常常以第一人称叙述,夹杂心理描写,文章故事内容富有情节变化,同时文章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充分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能够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解题方法及备考策略

一、通读全文

做完形时要先用2-3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全文(此时不用看选项),对于文章大意有个大体的了解,便于在做题时心里有数,可以做到上下联系,兼顾左右。只有对全篇进行掌握,才能用准词汇,而后再结合语意,语法,语境三方面来解题,并根据行文逻辑、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去解决相关试题。如果对文章的中心理解不透彻,自然就做不好。不要上来就从第一题做起,这样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无法从整体考虑,因为有的空要从下文或上文的语境中得到答案。要“上下求索,左顾右盼,前后联系,对应中心”。

二、了解各类题材特点,有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议论文

议论文都是由论点(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被证明的对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和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这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典型的议论文一般就由序论(提出问题,即what)、本论(分析问题,即why)和结论(解决问题,即how)三个部分构成,其具体的结构模式又有以下三种:

模式一:引言段(提出观点)——正方论点1(支持作者的观点的较弱论点)、正方论点2(支持作者的观点的较强论点)、正方论点3(支持作者观点的论点)——结论段(总结 解决方法,论断或建议)

在这种模式中,文章主体段(中间部分)的每一个部分论述一个论点,这些论点以其重要性按序排列,最有力、最重要的论点在最后面,以示强调。


模式二:引言段(提出观点)——反面意见(反方观点 作者的反驳)、正方论点1(支持作者观点的较弱论点)、正方论点2(支持作者观点的较强论点)、正方论点3(支持作者观点的论点)——结论段(总结 解决方法,论断或建议)

在这种模式中,文章立体段的一开始就提出对立方的反面意见及作者对这种意见的反驳,以后各部分仍分别陈述作者的不同论点。


模式三:引言段(提出观点)——反方观点1 进行反驳的正方论点、反方观点2 进行反驳的正方论点、反方观点3 进行反驳的正方论点——结论段(总结 解决方法,论断或建议)

在这种模式中,作者在文章主体段的每一部分都先提出一个反面观点,然后再进行反驳。

议论文有自己的语言个性,它不同于记叙文的生动形象,也不同于说明文的简明易懂。议论是对具体事物、事理作出的理论上分析与阐述,因此,它的语言自然是客观的、抽象的、概括的。同时,它的语言也很准确,合乎逻辑。文中会较多地使用,诸如since(既然),now that(既然),therefore(因而),in that case(在那种情况下),so(所以),It follows that…(因而…),If…,we may conclude that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Should it be the case (如果是这样的话……),I don’t want to…, but…(我并不想……),It is true that…, but…(诚然……但是……), Even if …(即使……)等有辩论和推理含义的连接和过渡词语与结构,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此外,作者的写作态度一般也较诚恳,在文章中通常使用的是与读者平等交流的语气,不会给人以居高临下、以势居人、逼人接受的感觉,在遣词造句方面多使用虚拟语气、让步状语从句和can, may, might, could, would, should等情态动词。

同学们在解答议论文体的完形填空时,首先要读懂第一节,尤其是文章的第一句话,这样就可以迅速找到文章所要论证的观点,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大意。其次要全心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了解各个段落的功能,感受作者论证的过程。最后再循着作者的思路重读全文,推敲各空答案。


2、记叙文突破

记叙文是中学英语阅读材料中最常见的文体,其语言特点有:

1)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其他时态为辅。合理使用丰富多彩的谓语动词时态,而这种复杂的时态特征在汉语记叙文中是根本没有的。正是有了动词时态的变化,才使英语文章中所叙述的动作有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2)广泛使用动词,特别是动态动词。由于这些动词的存在,文章就会充满“动感”,而这种让往事历历在目的“动感”正是优秀的记叙文所要追求的。

3)适当运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的使用可以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人物的独特个性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解答记叙文体的完形填空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通常为了叙述方便,作者会按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顺序等方式来安排情节和内容。其优点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者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有时为了突出某个情节或为了增加阅读趣味,或为了其他目的,作者可能会采用插叙,甚至倒叙的写作手法。弄清了文章篇章信息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事肯定不是记叙的目的,而通过叙述阐明一个道理,同是作者必须考虑的。只有心中有了目的,在情节选择和细节描写上才会作出合理的安排。明晰了写作目的,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

3)知晓文章所记叙的几大要素。为了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作者就有必要在记叙文中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原因(why)和结果等要素讲清楚。这六个要素是记叙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不能缺少。弄清了这六个要素,基本上就理解了整篇文章。

4)弄清文章是以第几人称的视角展开记叙的。通常英语记叙文展开记叙的视角有两个: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就是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记叙,读者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亲切的态度和深厚的感情。用第三人称就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展开叙述,作者的语气客观,与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读者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故事本身。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角度有助于我们走进作者的思维,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3、夹叙夹议类

夹叙夹议就是一方面叙述某一事情,一方面又对此事加以分析与评论。这种表达方式中的叙与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叙”是“议”的基础,即议论不能脱离记叙,必须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是“叙”的渗透,即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且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解答夹叙夹议类完形填空题时,思维要有灵活性,要随着记叙与议论的转换,及时调整思维方式。

4、说明文

与英语记叙文相比,英语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并不那么明显。但尽管如此,也还是有一些语言现象在英语说明文中经常出现。

1)多用现在时态。因为说明文通常是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一种介绍与解释,而这种客观介绍与解释一般是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的。

2)采用客观描述。说明文一般是对客观存在的说明与介绍,因此,语言的表述也应该尽可能地给人以客观可信的感觉。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如用It is said that…替代I think that…),引进权威的信息来源(如用according to sb. 替代in my opinion),选用委婉语是使说明文避免主观色彩,增加客观性,从而为读者接受的重要语言手段。

3)遣词用字简炼、平实、确切。

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认清事物,明白事理,故其语言通常较为浅显、通俗,比较易于读者理解。其内容也很客观真实,它的用词总是贴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会使用华丽的词藻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一般也不加描述和议论(这与记叙文、描写文和议论文是不同的。)


解答说明文体裁的完形填空题是要着重把握说明的过程:

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是有条理性,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条理进行解说,说明的效果就比较好。有些事物本身可能并无明显的条理性,这时,作者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有条不紊地对其加以说明。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先主后次的顺序)和认识顺序(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把握了说明的顺序,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