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等13个省使用的理科综合试卷,共31题,满分300分,其中选择题24道,每道6分,共144分,非选择题7大题,共156分。试题中理、化、生题量与教学大纲中各科的课时比例大致相同。本试卷有如下特点:
1.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双基”分析解题的能力。在考查应用能力方面,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理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生态系统(第5题)、冷光灯(第16题)、抗洪抢险中摩托艇运动(第19题)、电磁流量计(第24题)、啤酒生产工艺(第26题)等。
2.试题内容新颖,并且与高中理、化、生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项目———导电塑料(第11题)、测量带电粒子质量的方法(第30题)、太阳质量、太阳寿命(第31题),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读懂自然科技新成果的原理,并能定量描述和计算相关结果。本试卷没有超范围题,总体难度不大,由于试题情景新颖,设问灵活,对考生的区分度较大。考生反映:化学试题不难,物理、生物比较灵活,自己解题对结果的正确程度把握不准。
3.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尤其突出了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例:第25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的传输路径(生物);第28题,检查实验容器的气密性(化学);第29题,设计一个实验测电流表内阻(物理)。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在实验设计方面能力普遍较弱,条理性较差,部分考生甚至无从下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应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应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试题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大部分试题可以运用某一学科知识进行解决。学科间的综合约占20%左右,例:第8题,涉及水的密度、沸点、摩尔质量、PH值、蒸发所需热量、电解所需电量等物理、化学知识点;第26题中,啤酒工艺中涉及化学、生物两科知识;第30题分子离子的质量测定、物质组成涉及到物理、化学两科知识;以上各题在解题时,通过分析都可以“化综为单”,分别解决。
试卷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各科中的某些主干知识没有得到考查,像物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电磁感应等均未涉及。另外题量减少与试题分值过大的矛盾也值得探讨。
试卷对中学理科的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①要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本试卷第16题中冷光灯反光薄膜的作用,部分考生不理解其作用原理,导致失分;第24题中在计算电磁流量计内阻时,将导电截面积与流体截面相混淆,产生错误。②要加强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第31题数学计算十分复杂,题中最后要求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部分考生没有仔细审题,用二位甚至三位有效数学计算,浪费了许多时间。③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从考生考试反馈来看,考生进行实验设计中存在问题较多,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此外,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报纸杂志、课外书籍,关注社会,关注科技,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和科技新成果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