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据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张载福介绍,每年的中、高考前夕,前来咨询和治疗的学生都成了心理诊疗中心的主角。
张载福说,考前焦虑的学生身心状态都较差。他们一般情绪紧张难以放松,很多都把自己想得很糟,总担心考试会有不好的结果,觉得有什么坏事要发生。一些参加咨询或治疗的考生反映,现在一提到考试就紧张,提笔忘字,而且做题很慌乱,怕时间来不及,怕别人影响自己,人家一点响动心里就发慌。看到长点的题目就烦,就想放弃。有的还会有胸闷、心慌、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越想睡越睡不着等身体反应。
焦虑的产生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期望过高。觉得与父母或自己设定的目标距离太大,却不得不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导致睡眠不足,若加上营养跟不上,身心所需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陷入焦虑之中;二是准备不足。一些平时基础较差,学习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的同学,担心考不及格,无法向父母、老师交代,无法面对同学,一时间无所适从出现焦虑;三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于是背着比较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考砸了等等。
“过分的爱”要不得
张载福说,临近高考,有些家长会比以往更加关心孩子,从吃喝、身体、功课上,所有的言语几乎都与学习有关。这种“过分的爱”也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一看到父母就心烦,从而导致自我封闭、不想与父母沟通等现象。
他认为,对待孩子就如同养花,一盆花如果你天天浇水、天天施肥,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三四月份,家长也要情绪稳定,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关心他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能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尽量用幽默、轻松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孩子在闲暇中释放紧张情绪。尽量减少说某某孩子考上了大学之类的话语,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测验中的小挫折,家长要帮助他摆脱挫折心理的干扰,维持自信心,绝不要埋怨。如果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孩子出现浮躁、紧张、郁闷等心理问题,家长要给孩子排忧解难,增强信心,多商量、交流,不要居高临下地训斥、命令。另外,帮助孩子在起居、饮食、睡眠的时间相对固定,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
心理辅导课来帮忙
高考临近,一些学校的毕业班内都会高挂倒计时牌,以提醒毕业生抓紧时间学习。实际上,这种举动会加剧某些学生的情绪紧张。
据市第二医院调查显示,考前紧张焦虑是学生中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每到考前两三个月,就有近1/3的考生开始出现轻度焦虑症状,有的甚至还失眠。这常常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张载福建议,现在学校都相应开设有心理辅导室。学校不妨利用一些课余时间针对考生开设几堂心理辅导课,或利用学校网络、热线、咨询室加以疏导,个别有障碍的课单独辅导。在人生规划、目标上为学生确立一个适合的目标和学习方式,传输乐观积极的认知模式给学生,以开阔心胸,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设立目标要有可行性
对考生自身而言,张载福认为,首先从态度上,端正对考试的认识,明确考试只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有嫉妒或担心自己考砸了的心理。不要因为有亲戚朋友的子女考上好的学校给自己带来压力。有时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也并非没有坏处,如果自己明明只有考“二本”的实力,非要短时间里复习出个“一本”来,除了给自己的增添压力外,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认真复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觉得缺乏自信心,考前可以适当地找一些简单的练习,以增强自信心。如果担心考砸了怎么办,把最坏的场面设想一下,可能也无非如此。所以考生要正确对待考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最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地做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放松身心。避免“开夜车”,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济。
温馨提醒:
学会放松 张载福认为,考前一定的紧张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维持一定的紧张情绪可以使人精力更加旺盛,思考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但是如果感到压力太大,出现恶心、心慌、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时,便应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放松练习,可以听听轻音乐来消除紧张情绪,也可采用自我暗示和运动放松法。
肌肉放松疗法:先全身放松,再部分肌肉紧张、绷紧(如握拳),再放松,循环。每块肌肉都可以这么做。
呼吸放松疗法:闭目养神,全身放松,呼吸节律放缓,慢慢地一呼一吸达到放松目的。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找到感觉,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因为每个人的紧张程度不同,导致紧张的原因也千差万别,在心理医生那儿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本报记者 戴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