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各地考生都陆续从紧张的复习备考进入考前生活调整期。这个阶段的生活和学习该怎么安排?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能倾听专家的意见。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重点高中北京五中的校长李源。
最后这段时间该怎样复习
紧张的高考复习在三次模拟考试完毕后,每个人所掌握的各科知识大致就定局了。最后的几天中还能作哪些努力呢?
李源校长说,同学们一定要把三次模拟考试中丢分的地方找出来,认真分析为什么会丢这些分。自己在哪些环节上还存在弱点。比如,很多同学每次考完试,总结试卷时总爱说“这回又马虎了”。李校长认为,这样的总结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用处。每个同学必须具体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假如是数学或物理公式出错,就要看看是没有记牢,还是推导没有到位,或者干脆是理解错了;几何题出错是不会加辅助线还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假如是语文的字词出错,就要分析是读音错误,还是对字型的记忆或词义的记忆有误。还有些失误是因为对细节问题没有给予足够注意造成的,像涂机读卡的时候没有看准位置,答卷没有按照要求用笔等等。要把问题都一一找出来分类,列出考试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再分析有没有尽快解决的办法。
复习到最后几天,该做的事情应该是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回归主干。
李校长说,不同的科目有各自的知识体系,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对各科知识进行一次梳理。例如,历史一共复习了哪些知识,有几个知识点?英语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几条?考作文时议论文或说明文的结构是哪几块?考生要心中有数。主干知识一定不能遗漏。有的同学不重视这项梳理工作,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问3个点,他只答1个点的情况。如果该答的点没有答,哪怕你把其中一点答得再好,也照样只能得到这1个点的分值。还有些错题看似只丢了一两分,可它反映了考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学习漏洞。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一个点的疏漏就可能造成一连串的失误,因为凡是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题你可能都不会回答。
在数理化等理科科目的复习中,还要注意研究典型例题。有些题乍一看没见过,有的同学就认为不会做而选择放弃。复习中对这类题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它可能和过去老师讲过的某道典型例题类似,要善于综合分析,学会迁移知识。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后复习时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弄清自己的目标,制订自己的应考策略。
李源校长多年研究高考试卷,他分析,一份满分为120分或150分的试卷可大致分为三部分,基础题占30%,中档题占40%,难题占20%。一般情况下,一张考卷中能有60%左右的题目有把握答对,就算考得不错。不要希望在高考中得满分。如果哪份试卷得满分的同学多了,就说明考题出得太容易了,区分度太小了。所以,如果不是对所考科目有十分把握,考生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复习和解答基础题和中档题上。
李校长讲了一个实例。有一名同学高三期间的物理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备考阶段,物理老师给他制订的复习方针就是只看基础部分,放弃难题。到高考时他也是这样做的,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答基础题和中档题上,结果他的物理考得很不错。
李校长说,考试是很有技巧的。同学们要学会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考试时间。千万不要平均用力。不然到高考时,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难题,可限于本身的功力,没做出来。而本来会做的基础题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做或因不能静心思考也做不出来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综合科目的考试。”李校长说,考题一般都是从易到难地排列。一张综合试卷的考题也是从易到难地三次循环。考生首先要辨别出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难题。先把各科的难题放下,把会做的题先解决掉。如果时间充裕再回过头来研究难题。以往考试中,有的同学按照顺序一科做完再做一科,结果到了第三部分时,时间不够了,会做的题目也没有时间做了。白白丢掉了不该丢的分数。
怎样调整好心态
李源校长多年主管高三毕业年级的工作,对考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非常了解。他说,要解决考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
第一,家长不要对考生有过分的期待或埋怨。有些家长总爱在高考前对孩子唠叨,再努一把力,考个大学给爹妈争口气;或者历数家庭成员们为孩子能考上大学做出的种种“牺牲”;或者不断埋怨孩子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等等。
第二,临考前不要对孩子过分关注。有些家长平时上班很认真,可到孩子高考时他们就专门向单位请假,整天在家陪着孩子。不厌其烦地询问孩子想吃什么样的饭菜;家务事大包大揽;父母家人一起送孩子上考场等。这种做法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其实无形中给考生增添了许多心理负担。李校长说,家长应该把高考当成一场平时的考试,而把平常的每一次考试当成高考。高考时只要给孩子准备好适宜的午餐,家长就可以照常去上班。不要送孩子去考场。这样能让孩子觉得当天的考试和平时没什么不同。
第三,高考期间,考生的父母一定要保证家里有个平和愉悦的气氛。李校长说,各家有各家的矛盾,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在高考期间,父母间的矛盾再大也要暂时休战。不要为逞一时之意气,干扰了孩子的应考情绪。
李校长提醒考生,参加高考时切忌一出考场就和同学对答案。这样容易因为个别题的失误而影响了下一场考试的情绪。的办法是立刻返回住地休息。往年高考中总会有些同学因为某一场考试发挥不理想,就长时间不能从懊悔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还有的同学甚至因为一场没考好而索性放弃了后面的考试,使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考场上应注意的细节
首先,在考场里千万不能做无意犯规的事。比如,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定不要带进考场。有些考生喜欢把常用的公式、定理抄在一张小纸条上,利用考试前的一点时间再熟悉一下。可是临进考场前忙中出错,忘记把纸条放在考场外,而是装进衣兜里了。这种习惯十分危险。如果考试时无意中把纸条露出来被监考人员发现,不管你是否在考场里看过,都将被视为作弊。
还有的考生因为不懂规矩,把手机带进考场。这种情况只要发生就将被扣掉30%的分数。所以,考试前,学校一定要提醒考生,千万不要做这类无意犯规的事情。
其次,要强化时间观念。高考期间的时间观念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每场考试前要提前半小时进考场,平稳情绪,听监考老师讲本场考试注意事项:几点开始答卷,几点开始涂机读卡,答卷、涂卡各用什么颜色的笔,这些细节一个都不能搞错。因为提前答卷算违反考场规定,用笔错误同样要被扣分。
如何安排好生活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李校长的经验之谈是:
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映。要想调整到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
午饭后,考生也要按高考的需要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再进行复习。从而使自己在每一场考试的时间里都处于适度的兴奋中。
考前要少吃生冷
高考正值夏天。平时天气炎热,年轻人都喜欢吃些生冷食物。但李校长提示大家,高考期间考生不要这样做。
不食用生冷食物,除了是怕夏季食物容易变质,引起胃肠道疾病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怕考生在紧张状态下肠胃的消化能力减弱。即使考生平时经常食用生冷食品,但在紧张状态下仍旧可能会不适应。
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要讲究营养。不要吃得过于油腻,要吃些鱼类和青菜,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供应。吃饭的时间也有讲究。考生不要在考试前半小时左右吃饭,提前1~1.5个小时吃。否则,因为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会使血液不能充分地供应在考试中高度运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