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6月7日电 30多年,两*生。在河北省政府工作的王建国徘徊在石家庄市15中高考(Q吧)考点门外,用一种怀旧的心态,看着墙上的高考标语。30多年了,许多当年参加过高考的父母们都有着自己的“高考心态”。
他说,看着孩子自信地走入考场,他想起了当年自己参加高考的情景。他是
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一家大学的新时期第一届考生。这次考试,使他从邯郸市贫穷的农村老家一下跃入龙门,人生的命运从此得到根本性改变。
记者在15中考场门口看到,与往年不同的是,陪考的家长很少。而在河北科技大学南门,吉利高考爱心车排着长长的队伍。“高考可以说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了,但更为明显的,则是越来越‘人性化’的时代特点。”许多家长指着街上维持秩序的警察说,当年尽管竞争激烈,但高考的环境大不如现在:石家庄要求,考场外车辆禁止鸣笛,建筑停工,出租车有爱心志愿者,特别是提前一月开考等,一切为考生顺利考试开道,而高考制度的改革,视频监考、网上录取等,又显示着更公平的高考环境。
许多在考场外等待的家长们说,如今一切为考生服务的这种温馨的“人性化”特点,本身并不是高考的进步,而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时代发展了,我们当年的愿望更多地实现在了孩子这一代上”。
也有一些家长则轻松地在考场外的小店闲逛,有的还下起了象棋。谈起自己的高考心态,也有人说,当年高考主要是为了改变命运,现在则是希望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因为,高考不再是的成功之道,这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标志之一。
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当年走过高考的父母仍对高考有着复杂的心态,许多人甚至常常在梦中重回“战场”。他们认为,尽管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高考还是公平的。“其实,如今绝大多数反对高考的所谓专家,都是当年高考的受益者。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我们仍然希望高考在改革的轨道上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人依然在程度上靠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