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高考辞典:四大角度解读如何胜利生存

浏览 7

文科传奇篇章一:高考大辞典


因为文科生的身份,你总是在寻找文科生的特质,你觉得作为文科生,总得看点什么和一般人不同的书籍,总得阅读些什么有品味的杂志或报纸,总得有点什么和理科生不一样的东西。有一天,当你看到另一个人在和你看同一本书或阅读同一本杂志时,你觉得这就是文科生的样子了:我不是孤独地在同无趣战斗。文科生的身份认同感比理科生强烈多了,就凭我们都在混乱中“诗意地栖息”这个名头(名头这词好,管他别人说是“噱头”呢),而就像我们的大学梦想榜单和高考大辞典,在快崩溃的某个时刻,双手合十静下心默念几次,不求立马有力量奔跑,要的,就只是那感觉,谁叫我们是文科生呢?


【大学】大人上的学校就叫大学。什么叫“大人”,旗帜鲜明地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刻该干什么的人。高三生口中既温馨又冰冷的词汇莫过于“大学”了,似乎就是上者天堂,落者地狱。在文科生的心中,大学代表的又不仅仅是“天堂”,它还有中国“五四”时期追求真知的隔代传统,还有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激情,这些记忆构成了文科生心中的大学模样:白衣飘飘,觥筹交错,纵横捭阖,家国天下,抑或,有少部分精神游魂。


【堕落】堕落是高三生中文科生的专用名词。首先,选择文科,就是堕落的开始,不是都说“最是书生误国”吗?文科生的本事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更加复杂化。明明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了给“老百姓”看的文章,偏偏喜于使用专业术语,最后,只能自娱自乐,再最后,就把自己当知识精英和精神领袖了。照我看啊,自娱自乐完全是对高考社会的背叛,堕落就如同“分特(Faint)”一样成了文科生的接头暗号,精通暗号者乃文科辈中人。高三文科生最堕落的形态是鄙视考试和规则,总觉得考试扼杀了诗书才华,总认为规则阻挡了人性,于是,有人把堕落当成了反叛的标签,其实,堕落的本质是拯救自己。


【青春】青春的花开花谢,转眼就一叶知秋。多少悲欢离合就在这时间的流转里淡漠了身影。小资情调不是个人的心情发泄,也包含着对整整一代人的扼腕和叹息。每个文科生在写毕业留言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文绉绉,那些整天泡在数据里的理科生就是凭借文科生的文字游戏记录着他们的青春。我的记忆里有欣喜,我的记忆里有哀愁。某个黄昏,写诗的青年就突然老去,我的青春故事谁在帮我打捞?最后,每个文科生只能收获:寒酸的现实世界和饱满的精神乐土。


【成长】很多人拼尽力量挣脱生命的茧,却在很年轻时就停止了成长,此后的生命就是用来美化这层丑陋的茧。马克·吐温在回答“什么是人最宝贵的”时说:“毫无疑问,成长。”文科生天生就是成长的动物,只要你在文科生这个环境里,你就不得不进行知识的更新,因为文科的真正知识在社会,社会上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文科生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接触就有反作用力,这就是成长的动力,别总把政治上的热点焦点问题看成是为考试而背的东西,也别总把作文当成就一个满分60分的题目,成长这码事,除了实际年龄,还有心理年龄。


【幻想】人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往往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企图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获得满足。白日梦便是一种幻想,有时,白日梦可以推动人们追求目标。若是白日梦代替了有意义的行动,就会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其实在文科生心中,幻想是想象的一种,是成功不可缺少的酵母。有时候我们就是凭着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坚定我们躁动的心。我幻想着自己是个快乐的大学生,我马上就会真的成为大学生。这就是想象的延伸,想象力也是武器,它的使用法则只有一个:在想象的背后,要常按住现实的扳机立即行动。


【游戏】逃避现实的方式很多,游戏人间是最常见的一种。外人看来,很不可理喻,虚假的游戏怎可和现实的触摸感相比?京城名人张立宪举例说,一次他盛情款待一位朋友,给客人夫妇准备了很多好看的电影,那位妻子却说:有什么好看的,都是假的。张立宪说他眼前一黑。这就是没法沟通。我们的游戏生涯也是这样,“大人”说游戏就是垃圾,对我们乐在其中表示极大的愤慨和鄙视。要我说,没有自己的爱好,活了几十年,没有为一样事不顾一切地爱,谈成功还真少了动力。但你们也不要得意,游戏毕竟只是游戏,不能代替人生,除非你准备从事游戏产业的开发研究。像史玉柱那样每天不打几个小时游戏就睡不着的人,他的本事是自己开发了“征途”网。你可以做到吗?你没有听过哪位成功人士为了看电影而荒废了学业、事业和人生吧?君子爱游戏,也要讲究个时间和地点。


【慌乱】与之相应的词是“迷茫”。慌乱的既有学业的不如意,也有青春期的典型症候,谁不在青春年少时边迷茫边成长呢?某种意义上,我们要感谢慌乱的生活给我们以猝不及防的打击,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在高三文科生的想象中挥霍掉自己的青春。我们的原则是:慌乱的生活可以接受,慌乱的心灵要赶快抚平。


【思考】文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思辨性的,一旦你选择了文科,你周边的环境,你接触的事物,都在影响着你的思维。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也可以说,人类一思考,他就在成长。我们只是困惑于考试的答案为什么要非得是标准答案才好。既然在标准答案面前,思考是危险的也是没必要的,那么我为什么要思考呢?理由只有一个:我们思考别的。你这么辛苦疯狂地学习是为了什么,首先是考上大学,其次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精彩的内容。大学里都是精英,从各个地方搜罗来的精英,这么多人在一起,拼的是什么?就是你的知识和思想水平,现在的资讯一日千里,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完全不知道重点所在。即使上了大学,你也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己。永远记住一点:相信一切你相信的,怀疑一切看似正常的。


【阅读】不说为了作文的出彩,我们得阅读。假如没了语文考试中的作文,在忙乱的高三我们也要保持阅读,这几乎是文科生一辈子的事,当然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但文科生之所以成为文科生在于遵照成功法则,发挥自己的长处,拼别人的短处。作为文科生,咱们就得把阅读训练成我们的长处。高三时间紧张,你可能没空把那些你必须看却一直没看的巨著啃完。但你至少保证不因为高考而荒废了你的阅读。在我接触的朋友中,他们都没有因高考而放弃自己的阅读,喜欢科幻的每期必买《九洲》;喜欢文学的,也时常拿着《萌芽》过周末;立志从事传媒工作的,《新周刊》《南方周末》是他们床头的必备。就把阅读当作休息吧,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但学业没有荒废,你的兴趣、爱好也保留得更好,而这,就是高考一大乐事。

文科传奇篇章二:高考胜利生存手册

任何成功背后都书写着两个大字:认真。凡事一认真就没有干不成的。但除了认真外,偶然因素的机遇巧合也在决定着成功的几率。成功的结果是上帝决定的,努力却是你可以决定的。所谓的“兵法”当然只是你可能成功的一个因素,指望它起决定作用,我相信你自己也怀疑。但还是让我们通过几个军事家的几句话来重新思考我们这一年的战斗,或许有一点启发。有启发,就有奔头。


【孙子的聪明】


孙子兵法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基本上每句话对我们都有启发,但重点是我们现在不是在学习如何打仗,高考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能用得上的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这四个字:以逸待劳。


有句基本上是废话的话不妨重复一遍: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做事的。为什么说它是废话,因为每个人都懂。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人人都不重视它,认为它是狗*。整个高三这一年,疲惫是常态,高考既是在考验你的知识水平,也是在考验你的耐力。坚持到底才有胜利的可能。但要是你一年时间里都紧绷着你的弦,也许没倒在高考面前,就倒在了身体面前。所以,一定要知道休息,不光知道还要懂得如何既节省时间又能休息好。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不会休息的军队是打不赢战争的。


这只是“以逸待劳”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里的“闲”指的是不要把力量放在众人都在忙碌的地方,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套路,对别人合适,对你就不一定成。所以,别死死相信什么状元的成功经验,他是状元,他的学习方法对他有用,对你也有用吗?除非你也是状元的料,可是你要是状元的料,那还要寻找什么学习方法呢,自己早有一套了。别人都在瞎忙,你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你玩你的,咱玩咱的。闲归闲,但不是说你不在忙。只是你的忙要找准方向,忙别人忽视的地方,忙别人瞧不上的地方。


譬如高中政治,其实就四句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循的。只要你记住了这四句话,每句话再发散四句,依次推进,你就能掌握整个政治课的学习。世界是物质的,为什么这么说?物质有哪些特征?运动分哪几种情况,各个情况是如何表现的?等等。你只要围绕这四句话,扩展开来,政治就不用愁了。别人还在“忙”着背第一章第一节,你就可以“闲”着去“忙”别的你薄弱的地方了。文科都可以用一条线来串起各个知识点,不要盲目地背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来背,这是最无用功的方法。


【毛泽东的智慧】


选择读文科,很多人都是无奈之下的迫不得已,物理化学生物肯定是不好的,要不就有一科是绝对的“老大难”,管你怎么学就是老样子,你不郁闷死也会烦死,英语可能也不怎么样,还有数学更可能是最薄弱的学科。在这样的前提下,读文科可能会比读理科要好一点。因为你毕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这两科的股市走高了,读文科就会“狠狠地赚了”。这就用到了毛主席说的:集中优势兵力,就某一个点猛烈攻击,然后各个击破。


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实践起来可能心里不安。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数学和英语,别的怎么办?所以很多人把自己一天的时间细分得很清楚,英语和数学是大头,其他的科目算小头。问题不在于时间如何分配,而在于要认清楚形势,这场战斗需要每个环节都正常运转,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是前功尽弃。


毛主席说的,就是偏科生的圣经和制胜法宝。先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上学期集中绝大部分力量猛烈炮火攻击;下学期巩固全部学科。用我自己的例子,我的英语和数学比较薄弱,所以高三上学期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英语和数学上了。晚自习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数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英语。为什么这么分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自己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把英语提高到能上北大清华的程度简直就是狂妄,而数学就可以,也许你的数学只有70分,但你努力后可能就是130分,60分的差距想想在高考中可以使多少人喜多少人悲?但你的英语也不能放弃,之前可能有七八十分,但你要是放弃了可能就五六十分了,而你努力了,说不定高考就及格了。几十分的差额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我的晚自习只干两样事,做数学题和英语题。


其他学科怎么办呢,完全自生自灭?中国高考人都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就要你合理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时间了。历史、政治和地理都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因为在上学期,历史和政治这样的科目可以先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整理分散的知识点。语文?你还好意思提语文?一个高三文科生竟然还要浪费时间来学习语文?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话说:“现在还看语文就说明你以前的学白上了。”我们班的同学高三时的语文课都是用来补充睡眠的。这是极端的例子,当然你的语文可能一直不好,但说实话,语文完全是平时功夫。要是你语文差,除了语文课上努力外,就是注意作文了。写好作文的捷径是提高阅读量,看看,又回到了“关键词”所说的阅读上了。文科生嘛,阅读是立足之本,没什么好说的。


【丘吉尔的决心】


当丘吉尔在废墟上成为英国首相时,德国灭亡英国的计划就要成功了。但丘吉尔说:“我们永不放弃,永不,永不!”(“Never,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在众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丘吉尔掷地有声的决心不光给处在沦陷边缘的英国以必胜的信心,也给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


丘吉尔在大家感到灰暗时又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战争中,必胜的决心往往是最后胜利的强力保证。哪怕是面对强大铁骑,也要有“永不放弃”的决心。这是我们高考人必须要具备的奋斗品质。在高三进行到一半遭遇学习疲劳时,在模拟考感到失意时,在对前景感到不明朗时,人是很容易灰心丧气的,特别是对一些有偏科倾向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的学习老是不见起色,还有什么劲来继续下去呢?这时候,请想起丘吉尔的“Never give up.”


【拿破仑的狂傲】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拿破仑给自己母亲的一封信中如此写到。


人是急躁的,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沮丧。模拟考结束,你发现自己英语考得不如同桌,数学考得也不如别人,文综更是差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考得好的家伙当然信心十足,你呢,万分沮丧:连这样简单的模拟考都考得这样差,还谈什么上大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我的成绩离我的目标还差一大截,很多平时成绩不怎么样的都考得很好,如此情境对我的打击很大。春节时,我在自己的房间写了一副春联:廿年虽然输天下,三月亦可定乾坤,横批是“看谁笑到最后”。虽然我的整体成绩不理想,但我也看到了自己薄弱的英语和数学有了起色。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既定的方案,把主力放在数学和英语上,最终的高考我比许多同学考得都好。


又扯远了,我说了什么都无所谓,关键要记住拿破仑说的。


拿破仑还说过一句话:“从伟大到可笑仅一步之遥。”狂傲之气赫然昭昭,笑到最后就笑得,这就是伟大。就要这么狂傲地对自己重复这句话。

文科传奇篇章三:娱乐精神的奋斗气质

世界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关于缅怀印刷术、担忧多媒体娱乐化倾向过浓的檄文《娱乐至死》中,明确宣称了我们所处的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任何正襟危坐和德艺双馨都被分解在娱乐段子里,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有娱乐明星胜诺贝尔得主的新闻,所以有芙蓉姐姐的出现和电视选秀节目的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商道奉行更高回头率就是更高关注度和更高利润的原则……这些都在说明,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点击量衡量一切,这个点击包括手机短信,也包括BBS上的拍砖,这个世界正处在娱乐狂欢的中心,无所谓好坏。


这样的时代,狄更斯早就说了:这是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作为高三生的我们,该如何面对?


《南方体育》当年的创刊词替我们这样回答:用有趣对抗无趣。


其实娱乐时代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它让贫瘠乏味的人生多了更多的乐趣。但娱乐也是把双刃剑,天堂地狱一念之间。所以,才有了“娱乐精神”,所谓娱乐精神,就是用娱乐的心情和方式来做事;用有趣的丰富的经历掩埋无趣贫乏的生活。而这,文科生可以做到很精彩,而且不是一般的精彩。


【用娱乐精神来学习】


学习不是枯燥的,特别是对文科生来说。


历史不是枯燥、无趣的,政治也不是乏味、单调的,地理更是好玩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来组织书本里的知识,最后用自己喜爱的面貌把它们展现出来。如同易中天说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你还会觉得他们口中的历史是枯燥无味的吗?你一定说,考试考的都是那些死知识,完全没有可乐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红卫兵,而法国也有红色五月,美国有垮掉的一代,世界的其他地方也都有学生运动。你看历史其实是相通的,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早就连为一体了,当你在看中国历史时,想想同时刻的其他国家正在发生什么,该多么有趣啊。


别把自己整得像世界上最惨的少年,不就是个高考,犯得着这样苦大仇深吗?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几百万人和你一起在忍受着煎熬,你干嘛还这样闷闷不乐呢?既然“讨厌”的高考改变不了,即使你怎样地撕心裂肺,要读大学我们还是得高考,何况这本身就没什么错,为什么我们不用快乐的心情来学习?


即使你的学习老是不见起色,也请不要整天耷拉着脸不想见人,坚决抵制乏味的高三,热烈欢迎激情张扬的高三,何况咱们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堂堂文科生?


【用娱乐精神来生活】


生活不是疲惫的,快乐随处可见。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现自己热爱的兴趣,没事偷着乐吧。


现在的人们,除了8小时上班时间的道貌岸然,都是在轻松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着愉悦的生活。生活本身是无趣的,但不代表你不可以用一种嬉皮的态度对待它。


把每一次作文当作你写小说的练笔,把每一道数学题看成人生秘密来解答,把每一张历史试卷幻化成你穿越时空的旅行,把每一周的踢球想象成是世界杯的决赛全情投入……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压抑高三,我们可以享受在这个付出很多的阶段里收获带有痞子气质的学习乐趣。当然,咱也不要忘记自个的兴趣和长处,暂时放下它们,换一种方式来呈现,这样小聪明的恶作剧,是对高三单调生活的美丽改造。


【用娱乐精神来胜利】


我们不是在用娱乐的方式来消遣高三本应紧张有序的生活,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的高三。用我们文科生特有的嘻哈和疯狂来祭奠我们也许一次的高三。


所以我们的心态很好,状态是的武器,所以我们知道自己会胜利。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这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娱乐时代,我们才是胜者。为什么芙蓉姐姐成名了?不用想你也知道,她是厚脸皮的,她的成名不是一闪而过的,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极力张扬自己的优势,也不隐藏自己的弱点。


我们暂不去管她是不是令人生厌,也不管成名其实不等于成功,也不先入为主地加入自己的看法。坦率地评价,她的持之以恒和奋不顾身还是让人佩服的。


娱乐时代的特征就是用看似简单的娱乐精神来办事就可以成功。文科生的高三,快乐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把成功当作东方必然出现的朝阳,这就是娱乐精神告诉我们的胜利法。
文科传奇篇章四:高三江湖的快意恩仇

文科生的回忆,最美不过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


“高三·八岁月是我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情感最纯洁的时期。高三·八给了我广博的知识,高尚的追求,自信的勇气,给了我师长的慈爱,集体的温馨,真诚的友谊,还有当时我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也未能好好珍惜的与几位女同学的特殊的感情。我孤身一人在北京干燥的空气里与无物之阵年复一年地搏战着,每当想起高三(八),就像孤狼想起温暖的狼群。我勉励自己要好好做人,好好工作,为了我们曾共同拥有过的理想,憧憬,为了我们曾共同经历过的清新刚健的岁月。”


文科生的狂放和洒脱被孔庆东们恣意地挥霍,那是让人油然而生向往的学生时代。


最令人崇敬的依然是胜利和走向胜利过程中纠缠不清的疯狂和藐视一切的张狂。孔庆东们有“公车上书”要求学校开设文科班,有“班级内阁整齐人才滚滚”的“十三棍僧”,有连续用“为什么”把老师问得火冒三丈敢怒不敢言的“威猛女生”,这些都是他们丰满的高三记忆。他们把高三那年的元旦晚会主题定为“热闹·伤感”,他们简单粗糙的外表下掩饰着单纯高贵的心灵。孔庆东的毕业晚会如同我们所有高三人的心情一样:大家都意犹未尽,想到这是最后一次歌舞欢聚,不禁喜极而忧,一刹那间感悟到许多人生悲凉,竟真有女生掩面而泣。那一年我只有18岁,但在那个晚上,我觉得自己体内有一种什么东西,忽地一下,就苍老了。


当我走完高三,开始不经意地怀念那些充满忧伤和快乐的日子,我忘记了自己当时的迷茫和慌乱,忘记了考试和分数,忘记了生活中琐碎的破落和残败。我记得的只是那些金子一样闪光的青春日子,和日子里包含着的喜怒哀乐。因为在那里有文科生的尊贵和焦虑,有文科生的张狂和落寞,还有文科生的洒脱和匆忙。


于是,我梦想中的文科生的高三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高考的胜利而斗争。(注:一般情况下仅限于读书人,也仅限于18岁之前或左右)尽管有忧伤,有悲愁,但更多的还是温暖和喜悦。这样的高三,才算是完满的高三,这样的文科生才算有对得起文科生这名号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