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招办:考生主观原因漏报志愿原则上不予补报

浏览 7

近日,一些考生和家长向媒体反映,在高考提前、一本、二本批次填报志愿时,因没能确认、网络繁忙无法登录等原因,错过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询问如何补救?为此,省招办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予以解答。

  省招办强调,高考前,省招办就通过各大媒体、学校等发出通知,今年我省高考首次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并发布了相关注意事项,要求学校、考生和家长要引起重视,提前了解相关信息,并在网上进行测试,大部分学校还给考生做了辅导、进行试填等,以保证网上填报志愿的成功。凡未按时填报、未按时确认提交、未按时签字确认、未按系统所列项目和要求填报志愿的,其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都留下了痕迹,工作人员都可一一查看到。到目前为止,因客观原因造成漏报志愿的考生人数相对于全省41万多考生而言是极少数的。高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省招办必须保证对所有考生的公平,不能随便给个别考生补报的机会,对于因主观原因造成的漏报,原则上不予补报。

  那么何为主观、何为客观原因呢?举例来说,去年曾有个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出了车祸,昏迷不醒。对此特殊情况,有关方面给了该考生补报志愿的机会。这种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报是客观的,大家都能理解。

  另外,高考志愿绝对不允许更改。省招办综合目前所接待的各种情况看,一些考生、家长以各种理由来访,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想改动志愿。在目前情况下,任何改动志愿的行为都是违规的。

33万考生完成网上填志愿

比纸上填报志愿有效率提高2%

  省招办统计,目前已在网上填报志愿的考生为331183名,达到全省考生总数的80%,与去年使用纸介质志愿卡填报志愿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

  可以这样说,使用纸介质志愿卡填报志愿时,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参与提前、一本、二本批次志愿填报的考生更多。另外,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启用,极大地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失误。往年录取过程中,省招办总会发现一些考生填报的志愿属于无效志愿,比如将二本院校填报在一本志愿栏目内等;使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出现此类问题,计算机马上会提示考生。因此,今年志愿填报的准确程度明显提高。

网上填报志愿几大问题

  省招办对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6月13日18∶00之前,个别考生填报志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未填报志愿者较往年降低

  67563名考生 根本就没有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占考生总规模的16.3%。根据往年不参与估分填报志愿的考生比例来看,这一比例已经明显降低,属于正常情况。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放弃填报志愿。

  15261名考生 曾经登录过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填报志愿的实质性操作过程,也应视为放弃填报志愿的自愿行为。

  4278名考生 只完成了填报志愿的“提交”过程,却未完成“确认提交”的过程。6月13日晚,省招办在检查网上填报志愿信息库时,发现这一情况后进行了紧急研究,认为这些考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规定的填报志愿过程,为确保这些考生其已经“提交”的志愿信息有效,第二天上午,省招办通过市、县、区招办通知这些考生,在6月14日上网完成“确认提交”程序,但是只能“确认提交”而不能再修改,因为这时再允许其修改,对于其他33万多名考生来说,就会产生更大的争议。

  一些县(区)招办在通知考生时,有的考生明确表示“根本就不想确认提交”,说明这些考生实际也是放弃本次填报志愿机会的。统计结果表明,通知4278名考生后,3015名考生及时上网办理了“确认提交”程序,但1263名考生还是未办理“确认提交”。

打印的志愿信息非本人填写

  领取“志愿信息确认单”之后,发现所打印的志愿信息非本人填写,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有的考生将本人的用户名和密码告诉给其他人,曾经出现过考生本人在学校或网吧填报志愿,而其父母同时也在家里上网为孩子填报志愿,这样必然会出现两个不同的IP地址同时为一个考生填报志愿,其结果必然是一个地方所填志愿覆盖了另一处志愿信息。

  二是有的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过程进行完毕时,没有按照网上的提示要求“退出系统”,导致后面紧跟填报志愿的考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动了前面考生所填报的内容。

  这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都是考生违反了规定的操作规程,随意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告诉别人,无异于将自己的银行存折密码告诉他人,结果出现存款被盗取的情况,责任只能由考生自负。而系统提示要求在完成志愿填报过程之后必须“退出系统”,就等于有人提示你离家出门时必须关闭大门,但你不关闭大门,结果家里被盗了,责任当然也只能由自己承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