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挂老师兼职招生 "高四"改换门庭

浏览 10

连日来,一些学校在给家长和学生发放复读班招生宣传单。


连日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刚高考(Q吧)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根据估分情况开始给孩子联系好一点的公办学校去复读。教育部2002年明确规定、2007年又再次重申的“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的“禁复令”已经推行6年,我市公办学校的“禁复令”执行情况究竟如何,高考刚结束,记者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


现象“高四”在改换门庭


据了解,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开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继教育部下发了相关文件规定后,各省教育厅先后向辖区各地州市教育部门进行了转发。记者了解到,甘肃省教育厅在同年三四月份将规定的详细内容制定成文件转发至省内各市州教育部门,并要求严格执行。至今,该项规定已经推行了6年之久。


去年8月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又一次公开表示,“明年起,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复读生。”“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规定是明确而不容置疑的,然而,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却发现这样一些“怪”现象:高考刚刚结束没几天,许多家长就开始忙着给孩子寻找好的学校让复读了。其中有向部分公办学校咨询的,有找民办学校询问的。同时,一些学校甚至在高考期间,就印发了复读招生的广告传单,安排人员到各个考点附近给家长和考生发放,目的是通过宣传提前招揽生源。


这几天,正在给孩子寻找合适的复读学校的市民唐先生说,自己联系了城区几所重点中学和复读学校,还是没定下来要在哪所学校复读。“从心里,我们还是想找个公办高中插班或具有公办高中背景的复读学校,这样心里比较踏实。”他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办高中复读班集中了相对好一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我当然希望孩子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复读,进这样的学校,说不定明年孩子还能考上更好的大学。”


据到某重点中学咨询的一位邢姓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已经在一家民办的复读机构报了名,交了钱,听校方说近期即将开课,但爱人还是对民办学校心存顾虑,她希望哪怕多掏一点钱能让孩子进公办重点中学读插班,实在不行也希望孩子能进一所有公办高中背景的学校复读。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其他家长后发现,他们的想法几乎与这几位被采访过的家长如出一辙。看来,有需求就有市场,而许多公办学校正是看好了家长的这种需求心理,纷纷通过采取一系列变相手段开办复读班。


由此可见,尽管教育部门对“禁复令”三令五申,但并没有真正从源头上遏止住这种招生行为。眼下,这种“高四”现象正在改换门庭,以尽可能避开教育部门的“禁复令”。

纵深政策+对策=复读班


记者通过走访部分老师、民办复读机构发现,自从教育部推行“禁复令”以来,我市的公办中学除了皋兰、永登、榆中的一些重点高中依旧存在开办复读班的情况以外,城关、七里河等城区目前尚无公办高中独立开办复读班的现象,只是通过插班、旁听或“参与”的形式进行。比如有些民办学校依托一些公办的资源背景,挂上公办的招牌,请来公办的教师来授课。采取让公办学校“参与”的联姻手段开办的这类复读机构,近年来在复读市场上占尽了先机。现在兰州的复读机构大致分三大类,一类是部分县立公办高中“顶风”公开开办复读班,一类是纯粹的民办复读机构,另一类是由公办学校“参与”的复读机构。目前,兰州复读市场上约有复读机构几十家,三种类型的复读机构数量相当。


不过发展形势比较好的还算那些公办高中公开开办的复读班和由公办学校“参与”的复读机构。据一位在有公办中学性质“参与”的复读机构负责高考补习招生的张老师介绍,这类学校多有重点高中的“股份”参与其中,学校可利用公办重点高中的名气、声望、师资力量招揽生源,在培训补习市场上很有“号召力”,往往开设十几个补习班,10天左右即可爆满。招生分数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例如去年张老师所在的补习学校的招生分数至少要在450分,一些更“牛气”的补习学校规定,理科成绩470分以下者不予报名。


“教育部规定,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开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而我们只是依托公办,但复读班不是公办性质,也没有占用国家资源。比如说,我们的校舍、桌凳、宿舍均是独立的,只是一些授课教师确实是部分公办重点高中的老师兼职,但这也是人家学校默许的,不但有效利用了教师资源,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的福利待遇。”张老师说,其实教育部的“禁复令”目前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不过,他认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越来越多复读机构对复读生分数的要求,将会有相当多落榜生走向职业教育。


谈到现在开办复读班的话题时,几位省级重点公办中学的老师这样对记者说:“其实,教育部门推行‘禁复令’之后,学校开办的复读班等于是‘顶风’在夹缝中生存。不过,面对这些政策总会想出一些对策来应对。”他们认为,如今的复读班说穿了就是政策加对策造就的。


原因利益是的驱动力


“禁复令”从推行到现在已经6年了,但是它落实起来为什么会这么难呢?采访中,一位姓李的公办中学老师所说的话似乎一针见血,他说,其实所谓的复读市场相当于一把“双刃剑”,一边是指望靠“一次考试”实现人生理想的考生和家长,一边是在丰厚的收益面前欲罢不能的各类复读机构。这使近几年的高考复读市场急剧膨胀和繁盛得让人匪夷所思。


“据我了解,每年的复读生都很多,这样一来对应届生明显不利,导致每年都有很多应届生不能在当年被高校录取,成为新的复读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高分复读生,更是助长了这种趋势。”说到公办中学开办复读班的利弊时,之前记者采访过的那位张老师说,尽管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但从大的趋势来说,高分复读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像我了解的一些复读学校,每名复读生每学期最少交费3000元,一年的花费少说也在万元左右,最多的光学费等开销就每学期高达6000元,一年的花费约1.5万元,这比应届学生多了好几倍。这其中的收益究竟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采访中,一位退休教师明显表示了他的不满。


记者走访后了解到,近年来,省内各县区一些公办高中基本都或明或暗地开办复读班,外面的人员一般很难辨别其身份。有的中学通过插班、旁听等方式安排落榜考生,学校“规定”的收费标准一分都不能少。虽然从每个学校来说,这部分复读班或插班现象规模不是很大,但因为数量多,招揽的复读生总数也是非常可观的。


6月11日下午,记者在省教育厅采访时,基础教育处的有关人士在谈到近几年来的复读市场时这样说,一些市州县区的中学,因为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小,导致学校经费短缺匮乏,为了弥补这种匮乏,学校不得不采取相应方式开办复读班。“禁复令”之所以难以执行,说穿了就是利益在从中作祟。对于这种现实,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加以规范。

声音现行“禁复令”亟待完善


记者采访几所民办复读学校时,几位招生人员和负责人分析认为,目前“禁复令”主要针对公办高中复读班,但从2002年教育部发出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起,兰州部分县立中学仍然在“顶风”开办复读班,只是在其身份的辨别方面显得更加诡秘而已。像城关、七里河、安宁等区的一些公办高中主要采取每个高三班插入少量复读生和“参与”社会办学等方式给复读生提供学习机会,而且这些少量的插班复读生都是高分落榜生,其入学费用很高。他们说,如果“禁复令”不针对这种变相复读和公办高中“参与”的复读机构进行制约,“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的现象将仍得不到根本的改善。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复令”,但“学生和家长有进入公办高中的心理需求,公办高中自然有了复读的市场,所以‘禁复令’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面临很多实际障碍。”说到实施的“禁复令”,一位在民办复读学校兼职的公办学校老师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调查中,一些复读学校的老师也表现出了他们的担忧,他们说,部分公办学校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时打着的旗号招收学生,这样的做法其实仍是在利用的优质资源。他们认为,应当禁止社会办学傍的品牌。此外,目前兰州不少高考复读培训机构的教师,主要是一些公办的教师在兼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其行为也应该被禁止。


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家长和考生准备复读的行为需要正确引导,因为在“禁复令”重申的众说纷纭的声浪中,大家听到更多的是学生和家长的焦虑与担忧,似乎因禁令而更紧张的不是那些办复读班的机构,而是打算复读的家长和学生。其实,现行“禁复令”亟待完善,这样一方面让复读市场在政策与百姓利益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让复读市场走上理性、健康的轨道。这确实值得教育主管部门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