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校招生已经进入最后的录取阶段,但是生源暗战仍在继续。昨天,香港大学在沪启动面试,共有400余名上海考生获得面试资格,其中不乏已经获得复旦、交大自主招生预录取的考生。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
高校:看重学生活跃度
记者在面试现场看到,面试全部采用英语进行,六个学生一组,在分别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整个过程约半小时。面试官陆炎辉教授介绍说,话题基本上是面试官即兴想出,话题没有对错之分,涉及内容在中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从考生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英语表达、思考、反应、团队意识等素质。
“怎么看待零花钱?”“如何看待民主法制?”“对于汶川地震的受灾民众,是运送物资帮助他们重建,还是让他们搬迁到外地?”这些都出现在昨天的讨论话题中,特别是汶川地震的话题,学生们从国家角度、灾民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得到了面试官的肯定。
陆炎辉教授告诉记者,香港大学更重视学生的活跃程度,在刹那的机会面前能够把握住,学生需要有自理、自立能力,成熟应对不同的环境,而不只是关在房间里读书。“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提供给学生各种发展的机会,学生要学会利用大学的条件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生:在之间徘徊
来自杨浦一所中学的一名男生,已经获得了复旦大学预录取资格,昨天他也出现在香港大学面试的现场。他表示,自己看中的是港大的国际化环境,可以为将来出国留学打下基础。
今年是复旦、上海交大第三年在沪实行自主招生,名额都从去年的300名扩大到500名。而由于一些考生已经获得国外或者是北大、清华的优惠政策,所以最终两校在今年4月确定的预录取人数分别为460人和411人。
根据规定,这些预录取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达到要求就会被提前录取。据悉,考试院这两天正在把预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发往复旦、交大等高校。虽然香港高校的录取在7月初进行,也就是时间上排在高校预录取之后,但一些考生获得复旦、交大预录取资格后,仍然想多一点选择机会,获得读港校或者就读北大、清华的资格。
专家:给学生更多机会
国内自主招生、报考国外或者香港高校,对于考生来说,自主选择高校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大。
“考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这成为一个趋势。”本市一位教育专家这样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这样的多样化是正常的。
“参加港大面试的学生中有很多高分学生,其中包括上海文科理科分的获得者。好学生就那么多,大家都想抢着要。”香港大学上海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并不否认所面对的竞争态势,“只要学生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获得通过,学校就将予以录取,至于是否已经被其他学校预录取,这一点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尊重考生的选择。”
专家指出,在国外,每个考生都可以报考很多学校,从获得的录取通知书中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应该胸怀更宽广一些,给学生选择机会多一点,而不是陷入自我保护,毕竟竞争将更有利于大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