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高考 百倍的努力:灾区考生很有信心

浏览 7

四川9万多名考生


“怀着感恩的心答卷”


7月3日,是灾区延期高考(Q吧)开考的日子。这一天,四川全省有96421名考生,走进了77个考点。


8时30分,安县考点,2014名考生陆续走入69个板房考场。明亮的教室、凉风习习的空调、讲台上擦汗用的毛巾,一切同普通考场没什么两样。只有考生们T恤衫上的“我爱中国”、“汶川挺住、四川加油”等字样,在提醒人们,这里进行的,是一场劫后余生的高考。

为了这次高考,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四川省和灾区各市县在考试环境、卫生防疫和安全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解放军战士和公安特警,不辞辛苦平整清理考场,并组织“护学子,迎高考”活动;老师们一次次跑回危楼,取出备考需要的书本和笔记。


为了这次高考,太多的奉献让人感动:在安县,当地一家制药企业腾出两个8800平方米的厂房,给2000多名高三学生做教室和宿舍;来自郑州的建设工人奋战10天,建成102间板房考场。在阿坝州黑水、松潘、马尔康等10个县,广州市援建的459套高考板房,经过8个多昼夜的苦战,提前4天全部完工。在绵阳,由于北川县约930名考生和安县的部分考生在绵阳市区参加高考,当地有500多辆私家车和出租车做起了志愿者,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服务。


9时整,考试正式开始。安县考点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明天的辉煌”、“延迟高考沐党恩,报效祖国展雄才”的条幅,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在休息点,几位家长在轻声议论。“我告诉我的女娃娃,你一定要好好考试,上好大学,将来报答所有援助我们的人。”考生宋金凤的母亲说。考生姜维的父亲说,“看到孩子能在灾后顺利参加高考,心里踏实多了。地震让娃娃长大了,懂得了亲情友情的宝贵,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11时30分,第一科考试结束,安县考点的考生们走出来。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午餐已经准备好了:肉末豆腐、排骨海带、海米冬瓜汤……考生黄超一面吃着饭,一面平静地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准备迎接下一科!” 宋金凤则告诉记者,“作文题目是《我最想说的……》,我最想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下午5时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汶川考点第一天的考试顺利结束,487名考生陆续走出来。考生们大多神态泰然,有的在议论答题情况,有的在高兴地给亲人打电话。一名男生告诉记者,“灾难终将过去,今天的答卷,只是我们人生的新开始。”


(综合本报记者何勇、贺勇、任江华、张志峰、罗艾桦报道)


甘肃2.3万名考生


“有信心考好”


本报陇南7月3日电 (记者彭波、曾华锋)今天,甘肃省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共23492名考生,参加延期举行的高考,两地共有24个考点、810个考场。


据甘肃省招办负责人介绍,陇南市、甘南州延考区各考点都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甘南州舟曲县的723名考生,全部在县一中搭建的32间活动板房里考试。考生姚文平说:“第一场考语文,我有信心考好。”


陇南市9县区设了17个考点,有19915名学生参加高考。文县一中校长尤玉祥说,该校搭建了60间活动板房,其中59间作为考场。活动板房都配了防晒网,每个教室配了两台落地电扇,每个学生每考一科发一瓶矿泉水。考试前两天,文县二中考生冯晨英就和同学一起,由在碧口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兰州军区某红军团护送到了临时住宿点。陇南市还预备了性能良好的越野车待命,避免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引起道路受阻,影响考生到达考场和试卷的顺利运送。


下午考试结束后,冯晨英走出考场,调皮地向记者比了一个“V”字的手势,同时留下一句话:“感觉不错,发挥正常。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