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状元”冷落港校 香港高校首次落败

浏览 8

昨日,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名单已经公示,今年高考(Q吧)合肥文科状元桂丹丹名列其中,但是当所有人都在为她感到庆幸和高兴时,桂丹丹一家却依旧在清华和港大之间犹豫……


与此同时,今年我省的几位文理科“状元”都不约而同地舍弃了香港高校,而将“橄榄枝”伸向了内地的高校,这和前几年“状元”被港校独揽的情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


记者调查


香港高校首次落败


今年文科状元王晓涛的一句话令很多人印象深刻:“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接触不多,香港的大学不适合我。”随后,他被清华大学接走了。
如果说王晓涛是考虑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而放弃香港的大学尚在情理之中,那么另外两位理科高分考生也选择内地高校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和王晓涛一样,铜陵的张凤逸选择了清华,而滁州的何凡则选择了北大。据悉,目前三人的志愿都已填报完毕,只等着最后确认。在今年我省的状元之争中,香港高校首次落败于北大、清华。


港校招生遇“冷”


其实考生放弃港校在今年的高分考生中并不少见,与内地高校的招生大战相比,香港地区的高校今年在我省招生首次遇冷。


自2005年合肥女生苏春晓被香港大学录取之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些原本感觉遥远的学校突然变得离我省考生很近,高额的奖学金、特殊的教育模式、快节奏的生活,这一切对考生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2006年,香港和澳门的高校正式走进安徽,香港中文大学在安徽投放招生计划,吸引我省的高分考生报考。2006、2007连续两年,安徽省的文科状元都报考了香港的大学,前年的文科状元曹姗进了香港大学,而去年的文科状元司玉洁也进了香港中文大学。


但今年的形势出现了逆转,记者从香港大学公布的录取名单上看出,目前我省榜上有名的考生并不多。事实上,自分数公布之后,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其他几所大学都纷纷致电一些高分考生,希望他们能选择自己的学校,但很多即便报考了香港高校的学生最后是否去就读还是个未知数。


原因分析


高分考生更加理性


虽然“港校热”还在持续,但内地在高分考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没有被“撼动”。今年理科状元张凤逸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最初也考虑过让孩子上香港的大学,但最终选择清华而没有报香港的大学,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看重清华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以及其悠久的学术传统,这些香港的高校是缺乏的。


“虽然接到了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录取通知,但是我本人还是非常倾向于去上清华。”昨天晚上,合肥文科状元桂丹丹告诉记者,他们全家正在为上清华还是上港大展开一场讨论,父母的意思是支持她上港大,但从多方面考虑后,她还是准备放弃港大的机会。“从小对清华就是非常向往的,那种吸引力是根深蒂固的。”


在桂丹丹看来,内地的本科生教育质量也非常高,而在香港上大学从语言、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风险更大。“两所学校将来出国深造的机会都差不多。”桂丹丹告诉记者,她将来还是希望出国再深造,权衡后还是觉得上清华更适合自己,可以省下一些钱为将来出国深造做准备。

内地高校“主动出击”


考生能理性对待固然重要,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内地高校的积极应对也是影响报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首次实施平行志愿,各学校尤其是学校间竞争更加激烈,分数线公布之后,各校都派出了大量招生人员在全省网罗高分考生,有些学校甚至不惜许以重金,这是以前不曾出现过的。


合肥市一位高分考生告诉记者,分数线公布的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北大老师的电话,在电话里这位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北大的专业特色和进校后的发展前景,相比较遥远的香港,他觉得还是北大更适合自己。不过他也坦言如果不是北大这次的“主动出击”,他也许不会那么快做出决定。


同样,清华大学招生组老师的热情也是“动摇”桂丹丹选择港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数一出来,清华的老师就不断地与我们接触,为我们规划将来的人生。”桂丹丹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招生组的老师到学校后,与她接触,了解她的报考意向和心仪专业,并为她进校后协调专业,同时招生组的老师还为她今后的人生进行规划。之后,还多次打电话主动联系她,清华老师的这些做法给桂丹丹留下的印象是“非常负责任,对考生照顾周到。”


业内观点


最合适的才


“无论如何,港校招生降温对考生和高校都是件好事,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的。”采访中,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报考港校不仅需要很高的分数,对考生的经济和适应力都是一个挑战。


据悉,今年香港的高校普遍提高学费,仅学费一项大学期间就要花费30万港币,加上生活费4年共计需要50万左右的费用,这对我省绝大多数考生家庭来说都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此外,香港高校的教学风格与国外接轨,讲究自立以及创新,并非所有的考生都能适应那里的学习和生活。


当港校来到自己身边时,理性对待也许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