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
而不是历史知识的识记
要注重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考核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
知识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要自主发现新知识;
更注重面向世界,把握宏观,体现人生观价值观;
适当补充课外历史知识,有历史长河的概念,融古通今。
高考作为一种高级别的选拔性考试,其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有利于推动中学教学的改革,二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与高考的功能相对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高考试题也要符合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中学教学的改革;二是有合理的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
历史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所以,明年的历史科新高考必然能够充分体现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只有在考纲和教材中呈现的历史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应该去学习的。而新的课程观则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尤其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此外,与教材知识的学习相比,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自主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话,命题上就会出现两个情况:一是考核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二是考核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历史知识的识记。
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从前年和大前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者在加强历史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考查方面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其突出的成果有两个:一是明确了材料题的功能定位,二是尝试评价考生的思维过程。
因此,新课程下的高考突出的是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察。2008届学生学习的是旧课程的历史知识,但从知识的角度讲,这批学生的基本功是扎实的。复读时,需要在理念上适应新课程,在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跟上新的理念。
新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加了二战后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课程内容增强了与社会进步联系的课程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更注重面向世界,把握宏观;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并及时地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