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贡献的师生
2008年8月8日晚8点,世界聚焦北京,一场世纪盛典的大幕徐徐开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恢宏的手笔、新奇的想象力和高科技创新形式打动了全世界。
这其中,有多少来自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在为这场世纪盛典作贡献?我们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我们看到了,有很多学生在参加开幕式的演出;学生志愿者几乎承担了场内各方面的工作,处理着场内观众提出的种种问题,观众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志愿者寻求帮助;还有很多志愿者在体育场外的岗位上工作,很多人没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开幕式,但他们都在忙碌着,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出色表现让人们真切地感受着温暖,也由此赢得了赞誉。
向世界展示最美丽的笑脸
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护送五星红旗入场,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的9岁女孩林妙可演唱《歌唱祖国》,来自汶川映秀镇的小学生林浩担任中国队出场时的小旗手,5岁女童李木子与郎朗共奏《星光》,9岁女孩朱巧妍在“鸟巢”里放飞风筝,这些小朋友可爱大方的形象、脸上洋溢的欢笑感染了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所有观众。“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在蓝色梦幻地球上深情唱起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时,“鸟巢”亮出了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夜空中的焰火同时绽放2008张笑脸,全场欢声雷动。这是开幕式上尤为打动人心、令人陶醉的一幕。
撑起2008把“笑脸伞”的是2008位美丽少女,北京二中金帆舞蹈团的50名团员就在其中。她们是参加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一批中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的也未满18岁。
大部分动作都被笑脸伞遮挡,普通观众根本无法看清,演出这样的舞蹈觉得值吗?“参与奥运的机会非常难得,能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跳舞,是我一生的荣幸!”开幕式已经结束,但金帆舞蹈团的侯辛睿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我们表演的这部分内容强调整齐划一,每次排练都要很长时间,流的汗都可以用小河淌水来形容啦!”谈起训练的辛苦,高二年级的王雅昕感叹。
除了“笑脸”环节的表演,王雅昕和侯辛睿也担任了开幕式标兵,欢呼迎接运动员入场。“穿着从来没有过的高跟鞋,不停地跳动两个半小时,还要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这对我们的体能和心理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到最后,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可心中的一股力量一直在支撑着自己,尤其是看到火炬点燃的那一刹那,所有的欢喜都‘炸’开了!”侯辛睿在辛苦之外感到深深的自豪。
据介绍,训练期间,这50名学生中,有时值中考的初三学生,有当时将面临会考的高二学生,还有3名高三学生。开幕式繁重的排演任务和学业之间如何平衡、这50个孩子学会了在排演空隙“挤时间”学习。最后,3名高三学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录取,其他年级的女孩们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志愿者的热情服务感动公众
在开幕式上,看台互动志愿者也吸引了观众的眼光。他们带领观众营造出的气氛让气势宏大的开幕式更加充满激动,充满热情。“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时间背对着舞台,带领观众互动,他们太辛苦了。”北京市的观众孙晓林说。
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的志愿者们却不觉得苦。“开幕式上,我负责的看台上几乎都是外国朋友,我一直在用英语引导他们互动。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的名片’!”开幕式看台互动指挥志愿者孙玉莹激动地说。
孙玉莹和其他看台互动志愿者同伴们来自北京各高校,尽管开幕式前他们接受了全方位的培训,学习了互动指挥基本要领、拉拉队专业手势、医学急救常识以及涉外礼仪与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知识,但如何在开幕式上限度地带动观众互动还是心里没有底。为此,志愿者们做了很多努力。“我们先找一个互动点。每个区域总会有一两个人愿意配合,特别是小朋友们,从他们身上突破。”张子超说。李爽则建议:“我们和观众是零距离接触,这是的优势。在指挥前一定要和观众们沟通好,充分酝酿情绪。”
据不完全统计,8月8日晚,在国家体育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为奥运会开幕式服务的志愿者多达5500余人,而其中高校师生的比例在90%以上,在服务奥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成长了。
我们的造型经得起镜头的检验
五彩的焰火从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次第开放,巨大的脚印一步一步从南向北迈进,这象征着29届奥运会的29个脚印,绽放在空中,深深地打动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所有观众的心。在焰火璀璨绽放的背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潘功配教授功不可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的湖南浏阳花炮就是由潘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参与研制的。
除了璀璨的焰火,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的人,都会对其中的造型、化装留下深刻印象。
徐家华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服装与化妆教研室主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她决定着每个演员、每场亮相的“样子”。“从下午两点开始,带领700人的团队站着为1万多名演员做发型、化彩妆,到6点准时结束,1分钟都不能耽误!40亿观众要通过电视机来欣赏开幕式,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摄像机会拍到哪里,我们的造型要经得起镜头的检验! ”
“鸟巢”没有镜子、没有化妆灯,一排小板凳、几盏日光灯,就是“化妆间”的全部。“这次是我从事过的活动当中任务最重、压力的一次。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即便如此,徐家华依然坚毅地说:“这辈子能参加奥运会,感觉很幸福,付出再多也值得。”
声光电、影像的应用在开幕式上达到了极致,这背后是高科技的支撑,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数字表演仿真技术”团队研发的“大型广场文艺表演计算机三维智能仿真编排系统”在奥运文艺表演的创意、彩排、实施到最后的演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参与编制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减雨作业实施方案”……高校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奥运会开幕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全力支持参与开幕式的学生
在学生演员、志愿者背后,默默无声地支持着他们的是学校和老师。
自打开幕式开始彩排以后,北京工商大学校团委的办公室里就出现了很多装满食品的袋子。里面有1瓶八宝粥、2瓶矿泉水、1袋纯牛奶、1袋核桃奶、2个卤蛋、1根玉米肠、1个面包。这是学校为参加开幕式彩排的学生准备的简易餐。彩排一共要进行8次,每次彩排的前一天.团委的老师们都要亲自去超市为学生们订购食品,还要安排包车。
为了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更好地投入到奥运开幕式的筹备中,每个学校都打出了自己独有的“温情牌”。
北京联合大学共有151名学生参加开幕式演出,但由于联大校区非常分散,这151名大学生分散在11个学院、8个校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非常不便。尽管奥组委为学校配备了4辆演员专用车,但仍无法满足从各个校区统一运送学生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联合大学为两个最远的校区加配了一辆车,每天定时到两个校区接送学生。进入7月份后,该校还动员校本部一些将要去实习的大四学生将自己的床位腾出来,将所有参与演出的学生集中到一起。
北京吉利大学有300名学生参与开幕式表演,其中有62名兼任标兵,还有21名学生成为开幕式引导员,是民办高校中参与开幕式人数最多的。
学生们的辛苦,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除了为学生的正常排练提供有效保障外,每天当10辆大车载着学生从学校启程赶往训练场地时,年过七旬的奥运标兵引领员办公室负责人彭德荣都会站在校门口,冲着每一辆车挥手。学生们心疼他,让他赶快回去,并发短信对他说:“彭爷爷,放心吧,我们会好好训练的! ”
许多学校还为学生开通了多个绿色通道,晚上专门准备夜宵,澡堂开放到凌晨1点,延长宿舍开放、饭卡充值、水房打水等服务时间,设立志愿者电视观看点,便于学生们及时知道奥运会的消息……
分享着奥林匹克精神、分享中华民族的荣光,这让开幕式背后每一个默默无声的支持者、奉献者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