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点中学一个班54人,有50人报名自主招生
没有报名任何保送、自主招生、香港高校、艺术类考试等单考,直奔高考而去的考生,被戏称为“*考”
专家忧心自主招生成为“小高考”加重学生负担,引发新的不公平
记者 黄茜、秦晖 通讯员区竞志
一进入2008年,广州不少高三学生就忙活起来了。全国68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你方唱罢我登场”,激发起高考生前所未有的热情。自主招生考试有多“火”?为什么这么“火”?从2001年国内首次实行到今天,自主招生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一步路在何方?记者连日来进行了深入调查。
口头语变成“你报了几个学校”
2007年的最后两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顶尖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开考,打响了赶考的“发令枪”。2008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周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广州华师附中举行了自主招生考试;与此同时,省内的华南理工大学也在其校内开考。上周末,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更吸引了千余名考生。在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考场外,一位父亲自豪地说:“我家儿子报了16所大学的自主招生!网撒得开一点,起码机会多些。”他的观点引来家长们的一致赞同。大家见面时打招呼的口头语变成了“你报了几所学校”。
在广州的多家重点中学里,不少高三学生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忙着写自荐信、找学校盖章、寄材料。如果没有参加任何一所高校的保送生或自主招生考试、直奔高考而去,则被戏称为“*考”。记者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了解到,该校高三年级有个总人数为54人的班,就有50个人报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高校“扩容”让考生都想试一试
去年,教育部在全国59所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容”,院校数量达到了68所,而且学生可以自荐。自主招生高校“扩容”的作用立刻反映在学生报名情况上。“全国各地、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高校都有,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学生们中间有一种‘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的心理。”越秀区一家中学高三班班主任王老师称。
而广东今年高考报志愿方式的改革客观上也鼓励了学生报考高校自主招生。高三男生小陈解释了他的想法:“先报考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能否获得加分很快就会公布。而今年高考又实行分数出来后再填志愿,这意味着报志愿之前,我已经非常了解自身情况。如果考得好、有加分,就“跳起来摘桃子”,否则就低报、求稳。”这种观点在高三的尖子生中非常有代表性。对他们而言,在知分填志愿的政策下,尽力去争取各所高校的加分资格,无疑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筹码。
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将自主招生考试作为选拔“精英学生”的第一场战役。华师附中高三(2)班班主任姚世娴认为,自主招生考试的正面意义毋庸置疑。“我觉得它是学生在高考途中的加油站,可以趁机整理三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更准确地定位目标。”
高校称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
对于自主招生的效果,各个高校基本都一致认可。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尝试,华工自主招生为学校选拔到了不少优秀的学生。目前来说,自主招生都是招收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子。比如中大,今年在申请条件等方面有所调整,特别对于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少数特别优秀考生即“学科特长生”(B类考生),在录取时将给予更大优惠。如果获得自主招生录取资格,这部分学生可能将不用再受高考录取分数的限制,即使成绩达不到重点线,也有机会被破格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