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话题
慕毅飞写了一篇题为“高考作文17题,内中无一忧民字”的文章。文中写道:看完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两句古诗涌心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明·袁宏道)。17道作文题中,只有关于国民阅读(全国卷II)和保留北京文化特色(北京卷)的两个题目,算是事关国计民生,其余题目堪称“无一忧民字”。当然,从另一角度说,作文题目所起的作用只是限定写作的角度、思维的方向,如果心忧苍生,什么样的命题都能写成经世之文。国计民生那么多让苍生忧心的事,何以就上不了考生的笔端?
请以“作文与国计民生”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的审题首先要弄清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其次弄清话题的类型和内涵,最后要仔细阅读材料,看材料中有无对话题范围的限制。
首先,明概念。“作文”在材料里专指考场作文,但写作要求中没有明确的限制,因此其含义可以扩展到生活中的一切文章,切忌完全拘泥于“考场作文”或“课堂作文”等狭窄的范围。“国计民生”的意思是国家大事和百姓生活,内涵丰富,重大历史事件和平凡的日常生活都可入文,偏执于“国计”或“民生”都会限制思维的空间。不过,在写作时“国计民生”应当有具体所指的内容。
其次,辨话题。“作文与国计民生”属关系型话题,须辨明二者之间有怎样的逻辑联系。就“作文”作用于“国计民生”的角度看,“作文”来源于生活,应该反映“国计民生”的需求与变化,否则“作文”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便会陷入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泥淖。这样的“作文”多是应景之作,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如两汉的辞赋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而历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重要作用的“作文”,往往反映了“国计民生”的需求,它们表达了一种民族的普遍呼声和共同愿望。比如先秦时期那些思想家的散文,有的虽然只有一些残章,但因其表达了丰富的生活内涵而光照千古,成为影响民族思想的典范。再如杜甫的诗歌,便因其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圣哲情怀而传唱千载,同时对后人的精神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作文”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乃至对世界产生影响,必须反映“国计民生”的内容。
从“国计民生”对“作文”的意义来看,反映“国计民生”的需求是“作文”的根本要务。空洞无物的文章注定了“速朽”的命运,而宣扬穷奢极欲、贪图个人享乐的文章也只能成为反面教材,成为历史学家探究国家衰亡原因的佐证。因此,只有表达出民族普遍的积极情绪和人类共同崇尚的精神追求的文章,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三,审读材料和提示,看有无特殊的要求。材料中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当下“作文”与“国计民生”相脱离的困惑,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是作文命题者的视角偏离,眼中无“国计民生”;其二是学生自己的关注角度出现偏差。作者的主要倾向当然是后者,隐含倾向是考生不能仅仅只图个人温饱,更要有关注“国计民生”的视角。另外传统的“三自一定”的命题形式也给考生留足了发挥个性的空间。
例文展示
大爱千秋
□高 敏
天辽,一览无余;地阔,万马平川。一天一地便牵扯出了天下苍生悠悠万事。无论哪一个朝代总会有那么多让苍生忧心的事。战争、税收、饥荒、洪灾……
历我们总会听到多少文人雅士开卷挥笔,写一篇篇震撼人心旷世忧民之作。范仲淹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叹出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杜甫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兵车行》就足以体现他的忧民之心。
恍惚间才发现,我们呢?我们到底怎么了?
提笔便是“生命是……”“幸福是……”“智慧是……”。当人潮退尽我们才发现那只是一种游戏,而真实的文章却带着一份天下苍生的忧心忡忡。
我发现我们的文章走上了两个极端,或俗或雅无所谓,过俗过雅都是一种悲哀。突然想到有人说过:“你的心在哪,你的世界就在哪。”
对呀!心在的地方就是世界所在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的心在哪,在那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中吗?在那法国流行的时装上吗?在那象征着富贵的珠光宝气中吗?在那象征时尚的手机上吗?或许吧!过多的俗文化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有些忙乱吧!我们的心放在了一个喧闹的集市,因而我们无法看见集市外缘的真实的美丽与悲哀。
我们的心沉醉在了旷世巨著《红楼梦》中吗?我们的心沉醉在江南的雨巷中吗?我们的心沉醉在了世界名画《向日葵》中吗?或许吧!然而许许多多过度的沉醉却让我们走向另一种极端。这样一种自命的“雅”让我们失去了一种真实,我们无法看见宫殿楼阁下层的卑微身影,我们不会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梦想与失落。
我们的心放错了位置,所以我们的世界也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所以我们的笔端就无法看见黎巴嫩的战火纷飞,无法看见印尼海啸的残酷与悲哀,无法看到四川大旱中那裂开大口向上天乞水的寸寸良田,无法看到湖南洪灾中的生死离别和人间真爱。
我们的心放错了位置,因此我们缺少一种大爱千秋的美。大爱千秋,大爱苍生,世界便不会被冷漠与忽视湮没。
点评:1. 散文化的语言是本文的第一个亮点。散文化的语言是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后,才能自如地表达出来的,因而具有从容不迫的大气。2. 反思与自省显示出了作者成熟的理性认知。“我们的心放错了位置”,过多地关注荣华富贵、个人得失,沉迷于物欲,便失去了真情。3.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具有含蓄蕴藉的美感,比喻、对偶、反问、排比……纷至沓来,摇曳生姿,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