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过来人会这样劝青春年少的考生,如果考大学悬,就奋力挑个好专业吧。专业嘛,还跟理想、前途有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比学校的牌子更有含金量。不过挑专业时,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被铺天盖地的招生信息迷惑。
曾有一个帖子在网上很火:中国高校各大骗人专业一览,进入黑名单的基本上都是就业困难户。其实,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远非就业率单一标准。很多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考生不曾留意的暗礁。
代表专业: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新闻学、法学
躲避理由:毕业时跟你抢一只饭碗的人多到你想不到
最近,张先生正忙着为公司招聘新技术人员,一个岗位空缺,上百份简历飞来。14年前毕业于北京某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他,现在已是公司的高管。他有时会挺臭美地说,我现在是本科领导博士,来我们这里的,低于硕士学历是看都不看的。
昔日炙手可热的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这几年在求职时,也要看人家脸色了。
据北京市人事局发布2008年第一季度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压力,供需比达到3.54∶1。同样风光不再的专业,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新闻学、法学等。
如果你的远大理想是当网络工程师、律师、记者,在报考对口专业时要当心了,因为有报道指出,此类专业的毕业生正进入就业寒冰期。这意味着你学的是计算机网络,没准儿最后只能找到一个在中关村某摊儿倒腾电脑的差事,还可能是班里同学中所干工作最接近本行的。
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此类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遍地开花,有统计显示,英语专业开设最多,其次是计算机、法学、新闻学等。而与此同时,市场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高校,新闻、法学等专业都属于新建院系,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可想而知。
有报道称,据统计,目前国内法学院、系及专业教育机构已达600余个。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曾表示,某些高校的授课者甚至由原来上政治课的教师转任。而因为师资匮乏,有的高校的新闻系也完全“因人设教”,学生这样描述,“有哪个老师在,就开哪门课程”。在大一就提前开设的专业课上,一学期就换了4个老师。
如果真想学这一类专业,那就挑师资好的学校吧,这样至少毕业时有底气和大队人马抢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