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前瞻:文科生就业胜在能说会写

浏览 9

“大学生就业难,文科生就业更难。”在一次招聘会上,大四毕业生小燕(化名)向记者抱怨。小燕所在高校是的工科学校,但是对于学习工商管理的她来说,学校的牌子和社会知名度却成了求职的负担。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针对文科生就业难的现状,日前召开了“首都高校经管文法学院就业工作联席会”筹备会。记者了解到,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势,200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在2001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其中,经、管、文、法类毕业生在就业群体中凸显出人数众多、就业途径有限等特点。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文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理、工科学生。

  经管文法遍地开花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共有12个学科门类,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除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外,其他7个学科都被通称为文科专业。

  近年来,经、管、文、法专业在高校增设迅速。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名称大同小异。这些以往只在综合大学开设的院系,现在在众多高校中安家落户并招收了本科生。过去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在向综合型、多学科型大学的转变中,也纷纷开设了经、管、文、法专业。

  据统计,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现有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近半数为1999年以后新设立的,其中70%新增专业都是相对办学成本不高,初期投入不大的文、法、经、管类专业,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很多高校中开设,近30所高校中设有市场营销,40余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说,以往高校毕业生中文科生所占比重不大,但这几年,文科毕业生增幅明显高于理工科毕业生。目前,经管文法专业毕业生几乎占北京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一半,各类管理专业毕业生大约有2万人。毕业生数量增加也成为文科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定位不准影响就业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生周锦一直认为秘书职位是中文系学生的“专利”,没想到在求职时,遭到了法律、管理、历史等专业毕业生的“夹击”。虽然中文专业被称为“万金油”,新闻、出版、秘书、广告、管理都能沾边,但是现在中文专业毕业生要同其他专业竞争这些职位。

  “很多单位招聘文科生时,对专业要求的面很宽,有的干脆在招聘信息上写‘文科类’专业。在招聘会上,这样的职位收到的简历往往是最多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小阳说。

  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就业面要宽很多。像法律专业,除公、检、法系统和律师事务所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种企业都需要这方面人才。然而,毕业生就业选择面宽,也成为文科生求职的双刃剑。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时,选择太多,四处出击,定位不准,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就业。

  很多文科生同份简历投向多家性质不同的单位,出现了不少“全才毕业生”。周锦在求职之初,就把自己塑造成既能胜任记者、编辑,又能当秘书的全才。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文科类大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孙老师说,单位招聘要求高,除专业实力外,还要求英语达到一定级别,计算机有一定证书,甚至熟悉交际、应酬,具备一定文艺特长。虽然在招聘信息中没有这些附加要求,但单位要求老师推荐学生时要把握这些条件。性别、户籍也是用人单位挑剔毕业生的“框框”,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只能及早把这种就业形势告知学生,让他们早作准备,并理性对待户口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