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苏未被新加坡大学录取

浏览 7

编辑语:日前,武汉一高考生只考了445分却因助人为乐被新加坡一所大学录取并获得20万元奖学金的消息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引发很多网友也展开评论。张孟苏更被视作综合素质强于考分的代言人。然而,这一传奇也遭到了质疑,据调查,新加坡有5所学院均否认录取张孟苏。


日前,武汉上演一出“低分高能”学生“鲤鱼跳龙门”的传奇故事:一名高三女生尽管高考仅有445分,但因一个不经意的助人动作,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同时还获得2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这则消息被人们津津乐道,女生张孟苏更被视作综合素质强于考分的代言人。


低分女生被国外高校录取续:国外5所学院否认
  
  
  然而,这一传奇却遭遇广泛质疑。昨日,在内地从事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招生中介工作的武汉剑桥教育公司相关负责人质疑张孟苏被新加坡理工学院录取一事 “是又一个周老虎事件”,称新加坡政府所属的5所理工学院不可能低于480分(高考分)录取大陆学生,“如果录取张孟苏是真的,那么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采取了双重标准,我将起诉学院。”


  记者随后与新加坡政府所属的全部5所理工学院一一取得联系,对方均否认录取张孟苏一事。


  事件缘起


  低分女孩热心助人被国外高校录取


  昨日,张孟苏的手机处于关闭状态,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录取的信息是她的辅导老师何卫星透露给当地媒体的。何卫星告诉记者,张孟苏高考只有445分,估计很难上好一点的学校,于是她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一场招生咨询会。


当天暴雨如注,此时西南大学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风雨中她的动作非常吃力,恰好路过的张孟苏赶忙上前帮忙,处理完雨篷已经全身湿透。


  这一幕正好被来自新加坡一所高校的老师看在眼里,对方主动提出给张孟苏一次面试的机会。于是,张孟苏按照约定来到酒店,先后进行了两次面试。在面试中,张孟苏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英语中文并用,最终征服了面试官。


  新加坡高校的面试官通知张孟苏,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不仅如此,张孟苏还获得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招生中介 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并不存在


  张孟苏离奇的录取经历经武汉当地媒体报道引发广泛讨论,有专家称:“张孟苏的故事对我们的高中教育是个启示:不能只培养高分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视此事为素质教育的胜利,而近9成网友以“不拘一格降人才”支持张孟苏被录取一事。


  然而部分网友指出,报考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的条件是高考分数480分,“对方没有理由降分录取还提供全额奖学金。”


  昨日,从事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在内地招生中介工作的武汉剑桥教育服务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张孟苏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一事让人生疑,称此事“是又一个周老虎”。


  对于当地媒体有关“张孟苏高考445分,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提供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的报道。该负责人介绍,实际上在新加坡并不存在“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而且理工学院属于专科,学制只有3年。此外学校并不能提供20万元奖学金,这项奖学金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给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


  该负责人甚至称,“如果录取张孟苏是真的,那么新加坡政府所属的理工学院录取采取了双重标准,违反了当初他们与我约定的录取标准,我将起诉学院。”

记者调查 新加坡高校均无有关录取信息


  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并不存在,那么究竟是哪所学校录取了张孟苏呢?何卫星告诉记者,他也不知道录取张孟苏的确切校名,“张孟苏说歌手孙燕姿也在那个学校读书,估计是南洋理工”。对于张孟苏被新加坡的大学录取,何卫星老师说这个消息他也只是听张孟苏说的,何卫星本人并没有见到过相关录取证明。


  随后,记者通过越洋电话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取得了联系,该校海外本科课程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我们没有录取张孟苏这名学生,因为只有通过南洋理工大学方面组织的考试才有机会入学,张孟苏并没有参加我们的考试。”


  据记者从新加坡方面了解,新加坡政府所属的理工学院共有5所,分别是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记者连线上述学院,询问张孟苏被录取的事宜,但上述学院均否认录取过这名来自中国武汉的女孩。


  新加坡理工学院行政人员林小姐在经过反复核实后向记者表示,该校并未录取张孟苏。南洋理工学院国际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理也表示,该校在中国的录取分数线为高考500分,绝不会降分录取,也没有录取张孟苏的相关信息。


  昨日下午5时,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的一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通过该校国际部的反复核实,暂时还没有该校录取张孟苏的有关信息。

 辅导老师:录取事实应该假不了


  记者随后将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均否认录取张孟苏的消息告知何卫星,何老师显得吃惊和不解,据他透露,13日晚,张孟苏还曾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自己正在办理去新加坡留学的签证。


  何卫星认为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录取的事实“应该假不了”,估计是“新加坡高校低调,不愿意承认和声张这个事情”。


  记者多方联络张孟苏本人,均被告知不便透露张孟苏的联络方式,何卫星也拒绝向记者透露该生的电话,称联络不上她,“电话过多,手机快爆,所以已经关机,估计都被扔了。”



张孟苏考上的不是新加坡的大学
  作者: 孤独川陵

  张孟苏考因为助人为乐得到来新加坡读书的机会,作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年的人,我向她表示祝贺。许多人对新加坡体制一直有着许多的误解,把Polytechnic说成是大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这件事外,许多人对新加坡的高薪养廉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看我早前的文章。 1)新加坡的大学为何这么少? 2)新加坡普通公务员是亚洲最穷的公务员。

  新加坡推行精英教育,大学生只有20%多一些,近几年略有增加。新加坡的教育也非常看重分数,淘汰制也相当的残酷,一点儿不输给国内的系统,最近几年才鼓励成绩优异的大专生申请大学(无需高考)。新加坡的理工学院(Polytechnic)并不是大学,可以算作专科。学生初中四年毕业后可进入理工学院读书,成绩较差者需要在初中待五年后才能进入理工学院。因此理工学院里主要是些16-18岁的孩子。当初把Polytechnic翻译成“理工学院”,可能是为了好听吧,这和麻省理工学院是两回事儿,同一个名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张孟苏拿到的奖学金是助学金,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是政府的补贴,让钱从政府的一个口袋进入另一个口袋,而学生将为此保证留在新加坡工作三年。

  需要声明的是,我对poly学生没有任何偏见,读poly比读国内三流大学强。不仅容易移民新加坡,而且学到的东西很实用,成绩优异者还有机会升入大学。Polytechnic是新加坡教育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理工学院的课程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而大学更偏重理论。它使得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避开了枯燥的理论学习,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虽然说这类学校的教育水平比国内的三流大学要好,但实在不能称之为大学。理工学院学制为三年,如果没有耽误学业,理工学院学生毕业的时候只有19岁。

  这件事本无需要大惊小怪,错就在媒体的炒作,说什么低分生考入新加坡大学,这就有些过分了。国内把一些大专院校拔苗助长升级为大学,本来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现在不仅要升级国内的,而且要一厢情愿地把新加坡的大专也升级为大学,真是幽默。新加坡曾经有人提过,要将五所Polytechnic升级为大学,结果总理都出面反对,认为这样产生所谓的二三流大学,不仅降低了大学生的标准,也会造成技术人才的短缺,失业率飙升。

  新加坡的大学只有四所: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注意,不是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和新跃大学(UniSIM)。其中有学术水平的是前面两个,它们的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少量学生在SMU,一所政府资助的私立大学。第四所大学,到目前为止,某种程度上还是一所成人大学。

  这样的报道会误导大众,误导考生,让大家以为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就是大学!在国内做留学生意的商人更是会利用这个误会,把理工学院说成是新加坡的大学,把助学金说成是奖学金,以此吸引更多人前来读书,并从中牟利。

  新加坡小学6年,初中4年。初中毕业后,中考(O-level)成绩较好的20% 的学生可以进入高中(初级学院)学习2年,然后参加高考,其中大部分人都能进入大学读书。中考成绩不太好,或者成绩好但是选择不读高中的人,进入理工学院学习3年。理工学院成绩优异者,还有机会再进大学。例如新加坡理工学院的简介中写道:Singapore Polytechnic offers 44 full-time diploma course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university and work.(新加坡理工学校提供44种全日制文凭课程,为学生进入大学和工作做好准备)

  希望媒体能更正他们的错误,别再以讹传讹了。

  (笔者生于北京,清华附中、清华大学校友,旅居新加坡10年,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得主,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大学)


张孟苏被国外大学录取是一面镜子

大河报

水岸

  一位名叫张孟苏的武汉高中生今年高考仅考了445分(文科),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但却因在招生咨询会现场乐于助人,而引起一位新加坡老师的注意,在对她进行面试之后,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她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见7月14日《大河报》)

  网上进行的即时调查显示,93%的网友和记者采访的校长、老师以及教育专家们都对此持肯定态度。这些年来,国内关于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国家采取的措施也不少,但素质教育仍然是镜花水月。原因何在?就在于高考的这根指挥棒还是老样子:一考定终身。试想,假如国内大学能像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那样录取学生,则会对学生的行为及中小学教育等产生怎样的导向作用?

  其实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的做法,在国际上并不算新闻,比如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就非常看重学生做“义工”的时间和表现,非常重视体育成绩及其他综合素质。那么,为什么新加坡的大学、美国的大学可以做得到,而中国的大学却做不到?中国需要在大学的管理体制方面做一些什么样的改革?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一所大学,应该有能力也必须为自己的声誉负责,如果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毕业生,则就能够获得更多国家拨款和社会捐助,反之就要面临“断炊”的危险。正像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努力用质的产品来维护自己的品牌,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但我国的大学,却恰恰是处于一种既没有能力,也无须对自己的声誉负责的状况,因为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过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并不能单独决定自己的招生政策;因为目前的大学收费和拨款政策主要和它的行政级别有关,而和其毕业生的素质无关。

  低分但高素质的张孟苏被国外大学录取这件事,照出了国内大学体制在素质教育面前的植物人状态,国内教育界应该对此认真反思并寻觅改革之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