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语:近日,位于浙南沿海的镇海中学成为浙江省教育界的超级明星,高考重点率达到91.8%,被称为浙江省最牛县中。该校校长吴国平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一种品质教育,绝不仅仅是高升学率、高重点率,而要营造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现教育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
日前,2008年浙江高考成绩分数公布以后,远在浙南沿海的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一夜之间成为这个省教育界的"Super Star"(超级明星):根据浙江省高招办下达的成绩,这所中学今年高考重点率高达91.8%,其中陈琨、许颖桦两人分别以703、701分高中浙江省理科状元和榜眼,王平、李宜轩两人分别以639、637分获得宁波市文科第一、第二名。
而此前,该校已有6名同学被保送到北大、清华,19名学生取得清华、北大两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在浙江省文、理科前百名中,镇海中学分据6人、17人。有网友在网络上戏称,"浙江最牛县中--北大清华浙江生,八分之一镇中造。"
统计还显示,从2002年至今,镇海中学重点率从近80%一路飙升至今年的91.8%。今年高考结束后,总分750分,600分以上的学生比比皆是。然而,这个学校的校长吴国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坦言,"相比我们取得高考好成绩,我更高兴的是外界没把我们当成应试教育的模范。"
包括北大、复旦、中国科大等40多所高校纷纷在此推出招生咨询点,供镇海中学近500名应届毕业生挑选心仪的大学。
考600多分"很一般"
6月25日,镇海中学校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无数家长带着子女拥挤在馆内的一张张课桌之前,望之几如近些年火爆的大学毕业生应聘会。然而,这仅仅是一场中学内的"生源争夺战"--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做招生咨询的临时集会而已。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北大、复旦、中国科大等40多所高校纷纷在此推出招生咨询点,供镇海中学近500名应届毕业生挑选心仪的大学。
"高校都是免费到我们学校来设点做咨询的,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场所而已。"看着热闹非凡的咨询现场,镇海中学图书馆的教师曾昊溟否认了中学邀请众多高校来招生的说法,他补充说,这几年每年都有许多"盯牢"镇海中学,北大和清华脚步尤其快,往往提前几天就来,把相中的学生早早收归帐下了。
在复旦大学的咨询点上,镇海中学高三8班的理科生丁懿和母亲正在通过笔记本电脑查询复旦的招生专业。丁懿告诉记者,自己高考成绩是656分,全省排350名。相比平时测验分的673分成绩,丁懿觉得这次高考稍微难了一点。记者问她对这个成绩满意不满意时,丁懿说,"很一般。"
今年浙江省文理科重点线录取分数线是550分。但记者追问了近10名学生,竟然没有低于600的。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记者终于遇到一个表示"不愿透露分数"的男生小童,他的父亲在一边很坦诚地公开了儿子的分数,576分,超出重点线26分。
丁懿对记者说,"我们刚过重点线属于考得很差的,只考上一般本科的同学,属于绝对的发挥失常。"
这名同学的语气,让人不免想起电影《大腕》里的台词:"这个小区里不是开奔驰就是开宝马的,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然而,有这样的"牛气",并不是普通学生的无知。日前,镇海中学收到了北京大学招生办专门发来的喜报:"你们学校的学生基础非常扎实,在我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表现突出,毕业后也都有了非常好的归宿……希望能有更多的镇中学子报考北京大学"。喜报的字里行间,北京大学对镇海中学学生的喜爱溢于言表。
据了解,自2002年至2007年,镇海中学向北京大学输送了71名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凭借着自己在镇海中学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各项成绩非常优异。从2006年至今,已有30位镇中学生从北京大学毕业,这些毕业生中,出国留学剑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国外的有10人,保送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的有12人,获得了双学位的有13人,另外5人则被一些大公司、好单位相中。
自2002年至2007年,镇海中学向北京大学输送了71名优秀学生。
填鸭式教育"毁人不倦"
"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童话作家郑渊洁关于应试教育的评论广为人知。而在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的眼里,好学生也不是光靠填鸭填出来的。
从乡镇中学化学教员干起的吴国平,在8年前从镇海区教育局调至镇海中学任校长。对浙江省今年的理科前两名、宁波市的文理状元都出在本校,吴国平看得很淡。他说,教育界在早几年有一个争论,叫做"县中现象",说的是一些区县中学,由于擅长搞应试教育,高考成绩往往都特别好,但是这些孩子"高分低能",一进大学就不行了,素质甚至更不上普通生。
记者印象中,有好几所以"高考"闻名的全国县市级。在浙江,有上世纪90年代的东阳中学,高考高分榜样集中,甚至令东阳的土特产霉干菜都沾了光,荣称"博士菜";还有湖北的黄冈中学,也连年因高考成绩辉煌而闻名,其高考模拟试卷甚至发行至国内多个省份,记者不是湖北人,然而也做过无数"黄冈模拟题"。然后就是近年来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镇海中学……
"填鸭式教育不是在'诲人',是'毁人'。"吴国平皱着眉头表示。但当身为校长的他,像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一样高兴地掰起了手指头说,"我们前年在宁波市学校体育运动会拿了团体第一,去年第二!"周围的人,却没谁认为他有失校长风范。
镇海中学副校长姚宏敏从另一个侧面解读了镇海中学的"县中现象":宁波是的"院士之乡",至2007年统计,宁波籍两院院士总数为93名。镇海区是宁波的海滨城区,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学生,如中科院院士李志坚、贺贤土、沈自尹等人,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也毕业于此,可说文化底蕴深厚。而此外,镇海相对地处偏僻,没有外地愿意来任教,也促就了本地教师团队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办教育的风气。目前这所中学除了镇海本地的老师,有大约二分之一的外地年轻教师,都是从高校师范院校招聘的。此外,他认为教师是一项群体性工作,个别老师好,未必能带出好学生,只有教师的群体素质上去了,好学生才能源源不断、成茬成茬地出。
质疑求诸于学生家长。高三学生金鼎的妈妈告诉记者说,"上了高三后,金鼎回家是不大做家务了,集中时间学习,但孩子的精神状态并不差,每天都有说有笑的。"丁懿的母亲则表示,每天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后,丁懿回家还会自修1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孩子的生活未见紧张。
之名不在名次
"之名不在名次,而在名声。"吴国平说,这名声不仅仅是校外人对学校的认可,还要有学校员工、学生对学校的真实评价。
不挖空心思追求高考升学名次。6年来,镇海中学从未高薪聘请过任何一位外地""到校任教,也未用减免学费、高额奖学金等方法从外地招收"高徒",认为提高本校高考升学率或尖子生的数量。
而为了追求"名声",记者了解到一个细节:在镇海中学,教师买书不用自己掏钱。而就是这样一个规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吴国平介绍说,他刚上任时发现,与其他学校一样,镇海中学的教师借阅图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他感觉到,教师用书有其特殊性,不可能一次性用完了就归还。起初就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增加教师每次借书的数量和时间;二是图书馆将期刊订到各个办公室。随即他又发现,教师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馆现有藏书之间存在矛盾。于是修订制度,由各教研组购置图书,存放在图书馆。但这样仍有繁琐的借还程序,教师个人购书的积极性还是不高。
最后学校规定,凡教师买的图书(包括教育教学类和文化类),在学校图书馆登记入册,所有权归图书馆,教师只需在另一张专用借书卡上登记,就可以享有图书长期使用权,退休或调离时归还学校。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后顾之忧大大解除,再加上学校的读书节、读书会活动,校园的书香氛围就更浓郁起来。
此外,考虑到镇海中学所处的区域环境不是很有利,仅凭契约管理很难摆脱人才流失的危险。学校还出台了长效优质基金的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为学校长期服务。它参考了企业管理的某些模式,有点类似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在不影响现有收入的前提下,学校为优秀教师开设账户,根据工作的实绩和年份,每年进行考核并发奖,奖金20年后才能提取,政策出台前的校龄按1/2折算。目前大约60~70%在编的教职工领到奖,最多的已经积累到将近10万元。
在针对学生的需求方面,镇海中学从2005年开始举办"百家讲坛",一方面转播央视的"百家讲坛",另一方面请来名人名家开讲座,包括作家余秋雨、秦文君、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树勤等。每周一次,主题学期初就列出来,每期都刻录成光盘,没看成的学生可以补看,让学生开阔人文视野。这一经验在宁波地区迅速推广,不少学校也陆续开设了"百家讲坛"。
在这里,校园网电子论坛非常活跃,学兄学姐毕业后还经常回到母校转转,在网上帮助学弟学妹开展研究性学习、介绍高考经验、指导填报志愿等。在北大、清华、浙大等就读的校友,开出了好几个QQ群,及时提供高校信息。这一切完全是学生和校友自发的。
副校长姚宏敏还指出,其他像周末文化活动、学生嘉年华活动、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校园十佳歌手评比等,学校没有做硬性规定,只是搭建平台,都由学生自主管理,凭兴趣和爱好参加。"有许多来学校取经的客人,最初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有'县中现象',但看到学生活动之多都很吃惊--学生实际上有很多时间没有在读书。"姚宏敏说。
据姚宏敏介绍,镇海中学不是今年突然好起来的。今年从北京大学来招生的一位老师告诉他,"2002年刚到浙江招生的时候,当年的理科状元就出在这所学校。你们有一年考入北大的学生最多一次有18人,这个纪录浙江至今没有学校能破。"
吴国平说,学校教育应该是一种品质教育,绝不仅仅是高升学率、高重点率,而要营造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现教育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在这种文化中,充满着对生命独特性、能动性的欣赏,学校生活成了每一个人感受其生命存在、提升其生命价值的历程。唯其如此,学生才会在离开学校之后,仍然将学校的名声传播天下。(记者 黄深钢)